柱折并维裂,畴当复幸生。
独扶天地力,捐麋有馀馨。
位置第一流,自言公惭卿。
早秉史臣笔,并著谏臣名。
痛哭弭丧乱,丧乱驰削平。
大节无自死,死忠甘磔刑。
哀号我祖宗,动天不绝声。
侯爵酬忠烈,一人扬有明。
狎主齐盟日,气谊素英英。
花月无孤影,文酒必先鸣。
刚风馀涕泪,三忠濯厥灵。
柱折并维裂,畴当复幸生。
独扶天地力,捐麋有馀馨。
位置第一流,自言公惭卿。
早秉史臣笔,并著谏臣名。
痛哭弭丧乱,丧乱驰削平。
大节无自死,死忠甘磔刑。
哀号我祖宗,动天不绝声。
侯爵酬忠烈,一人扬有明。
狎主齐盟日,气谊素英英。
花月无孤影,文酒必先鸣。
刚风馀涕泪,三忠濯厥灵。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主遇所作的《忆南园八子》之一,悼念的是陈文忠,一位在词林中担任师臣的忠谏之士。陈文忠因忠谏而遭受贬谪,最终在乱世中捐躯,他的行为彰显了对纲常的坚定维护,虽身死但留下了一股坚贞不屈的正气。
诗中描绘了陈文忠死后的情景,柱折并维裂象征着他的逝世,但他的精神却如同余馨一般,依然存在。他被比喻为扶持天地之力,即使捐躯,也留下了“有馀馨”,即精神上的香气,永存人间。诗中提到陈文忠的节操无人能及,他不仅在史官之列,还因忠诚而甘愿承受残酷的刑罚,以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陈文忠的死痛哭地制止了丧乱,平息了动荡,体现了他大节无自死的精神。他的死忠,甘愿受刑,让上天为之动容,不再沉默。陈文忠的忠烈之举,得到了侯爵的表彰,他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诗中还提到了陈文忠与君主之间的盟约,他们之间的友谊如同素英英般纯洁。无论是在花月之下还是文酒聚会之时,陈文忠的身影总是不可或缺,他的存在让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更加生动。尽管陈文忠已逝,但他的刚风余泪,仿佛仍在激励着后来之人,如同三忠之灵,永远洗涤着人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文忠生前事迹的追忆,表达了对这位忠臣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