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底望秦关,萧萧陇水寒。
照人犹带恨,饮马不成湍。
落日边尘合,秋风候骑残。
谁磨三尺剑,直为斩楼兰。
陇底望秦关,萧萧陇水寒。
照人犹带恨,饮马不成湍。
落日边尘合,秋风候骑残。
谁磨三尺剑,直为斩楼兰。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陇头水》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首句“陇底望秦关”,以辽阔的视角展现出主人公在陇地遥望秦地关隘,透露出一种思乡或戍边的孤独感。接着,“萧萧陇水寒”通过描绘凄清的陇水声和寒冷的水意,渲染了边地的荒凉与寂寥。
“照人犹带恨,饮马不成湍”两句,进一步深化情感,陇水不仅映照着人物的影子,也仿佛带着他的离愁别绪,连马饮水都失去了往日的湍急,显得滞涩。接下来,“落日边尘合,秋风候骑残”描绘了傍晚时分,边疆的尘土随落日而凝聚,秋风中行者的身影显得疲惫而零落,暗示了战事的艰辛和征人的疲态。
最后两句“谁磨三尺剑,直为斩楼兰”,以豪迈的气概收束全诗,表达了壮志凌云的战士们磨砺利剑,决心一雪前耻,直捣敌巢的决心。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边塞的苍茫景色,又有英雄的壮志豪情,展现了鲜明的边塞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