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惊回,槐阴尽捲,阑前暗斗深秋。
雨细风疏,廿番花信皆休。
丛残已分同芳草,仗轻云、扶上琼楼。
最堪怜、浅笑轻颦,还抱新愁。
东皇应是嫌幽独,怅霜天寥迥,秾艳都收。
容我清狂,一般顾影篱头。
闲情陶令常相忆,叹江梅、沉梦汀洲。
好凭他、丹桂清芬,伴我忘忧。
春梦惊回,槐阴尽捲,阑前暗斗深秋。
雨细风疏,廿番花信皆休。
丛残已分同芳草,仗轻云、扶上琼楼。
最堪怜、浅笑轻颦,还抱新愁。
东皇应是嫌幽独,怅霜天寥迥,秾艳都收。
容我清狂,一般顾影篱头。
闲情陶令常相忆,叹江梅、沉梦汀洲。
好凭他、丹桂清芬,伴我忘忧。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的凄美景象,通过“春梦惊回”这一意象,巧妙地将春与秋、梦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错的意境。词中运用了“雨细风疏”、“廿番花信皆休”、“浅笑轻颦”、“新愁”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深秋时节的萧瑟与哀愁。
“丛残已分同芳草,仗轻云、扶上琼楼”,将衰败的花朵与芳草并置,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借助轻云的衬托,赋予了这些凋零之物一种超脱的美感。接下来,“最堪怜、浅笑轻颦,还抱新愁”,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将词人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东皇应是嫌幽独,怅霜天寥迥,秾艳都收”,词人借东皇(古代神话中的春神)之口,表达了对孤独与凋零的感慨,同时又在霜天寥寂的背景下,寄托了对繁华不再的深深遗憾。最后,“容我清狂,一般顾影篱头”,词人以自我的姿态,面对着篱笆边的孤影,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自我慰藉。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深秋时节特有的哀愁与美丽,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抗章乞得清凉国,已是无心瑞锦窠。
谁去自追戏下信,时来宁免禁中颇。
三吴春尽天连海,四月梅黄雨压蓑。
倘有新诗求共和,莫辞一骑送羊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