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裁白纻,楚楚洁衣裳。
当户兰已锄,谁为具温汤?
玉质不受染,十暑犹含霜。
乘风散发去,长啸过沧浪。
金刀裁白纻,楚楚洁衣裳。
当户兰已锄,谁为具温汤?
玉质不受染,十暑犹含霜。
乘风散发去,长啸过沧浪。
这首诗《沐浴子》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炎炎夏日中寻求清凉与洁净的过程。
首句“金刀裁白纻”,以金刀裁剪白色纻布起笔,营造出一种奢华而纯净的氛围,预示着主人公将进行一次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洗礼。接着,“楚楚洁衣裳”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衣物的整洁与主人的高雅形象。
“当户兰已锄,谁为具温汤?”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手法,暗示主人公身处环境的改变,曾经陪伴他左右的兰花已被锄去,象征着旧日生活的消逝,而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同时,对温汤的询问,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舒适与清洁的渴望,以及对新生活状态的期待。
“玉质不受染,十暑犹含霜。”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主人公比作不被世俗污染的玉石,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冷与高洁。这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在品质,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最后,“乘风散发去,长啸过沧浪。”这两句诗描绘了主人公在清风中自由自在地行走,长啸声回荡在苍茫的江河之上。这一场景充满了自由与超脱的气息,表达了主人公在经历了种种变化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
整体而言,《沐浴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生活变迁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追求精神纯净与自我超越过程中的坚定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