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不为天,勤劳嗟未偿。
我官已台省,君犹布衣裳。
平生薄自奉,所愿名节芳。
相我仅三纪,苟得非所臧。
百年庶无悔,庶几同乐康。
俯仰忽不见,此恨何时忘。
五十不为天,勤劳嗟未偿。
我官已台省,君犹布衣裳。
平生薄自奉,所愿名节芳。
相我仅三纪,苟得非所臧。
百年庶无悔,庶几同乐康。
俯仰忽不见,此恨何时忘。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罗钦顺所作的《悼内(其三)》。诗中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与哀思。
首句“五十不为天,勤劳嗟未偿”,以五十岁为人生的一个阶段,感叹在妻子去世之前,自己未能给予她应有的关爱和陪伴,充满了遗憾和自责。接着,“我官已台省,君犹布衣裳”两句对比了夫妻双方的身份地位,暗示了妻子生活的简朴与自己的忙碌,未能给予妻子更好的生活条件。
“平生薄自奉,所愿名节芳”表明妻子一生勤俭节约,只求品德高尚,不追求物质享受,体现了她的美德与高洁品质。“相我仅三纪,苟得非所臧”则表达了对妻子逝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对这段婚姻生活的珍惜与不舍。
最后,“百年庶无悔,庶几同乐康”表达了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即使妻子已逝,但两人能共享幸福与安宁的心愿。“俯仰忽不见,此恨何时忘”则直接抒发了对妻子离世的无法释怀之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比、自责、怀念等手法,深刻地描绘了对亡妻的深情与哀思,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家庭、爱情及生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