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生来不媚人,况逢世变益嶙峋。
诗中愤懑妻常戒,酒后颠狂客每嗔。
自分余年随运尽,却无奇祸赖家贫。
从今卜筑深山里,朝夕渔樵一任真。
野老生来不媚人,况逢世变益嶙峋。
诗中愤懑妻常戒,酒后颠狂客每嗔。
自分余年随运尽,却无奇祸赖家贫。
从今卜筑深山里,朝夕渔樵一任真。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方文所作,题为《客有教予谨言者,口占谢之》。诗中,诗人以"野老"自比,表达其本性不善于迎合世俗,面对世事变迁,更是显得孤傲不群,形容为"益嶙峋"。他通过写诗抒发内心的愤懑,但妻子常常告诫他要谨慎,而朋友在酒后看到他的狂态也会责怪。诗人意识到自己命运多舛,但庆幸家中贫穷,使他免于遭受更大的灾祸。
他决定从此隐居深山,过着渔樵生活,任由真我流露,不加掩饰。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方文的笔触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清初文人的独立人格与生活态度。
小楼春映远山横。
绿遍高城。
望中一片斜阳静,更萋萋、芳草还生。
疏雨冷烟寒食,落花飞絮清明。
数声弦管忍重听。
犹带微酲。
问春何事春将老,春不语、春恨难平。
莫把风流时节,都归闲淡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