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易老,叹风尘飘荡,河山分裂。
名分纲常都扫地,曾有何人提挈。
身翊飞龙,气吞胡马,赤手扶天阙。
精忠照耀,一时名并日月。
须信天理人心,自来不泯,千载思遗烈。
庙貌燕山崇祀典,华表三忠新揭。
西北中原,东南王气,回首惊风雪。
伤心行路,不堪日暮时节。
乾坤易老,叹风尘飘荡,河山分裂。
名分纲常都扫地,曾有何人提挈。
身翊飞龙,气吞胡马,赤手扶天阙。
精忠照耀,一时名并日月。
须信天理人心,自来不泯,千载思遗烈。
庙貌燕山崇祀典,华表三忠新揭。
西北中原,东南王气,回首惊风雪。
伤心行路,不堪日暮时节。
这首《念奴娇·其二·三忠庙祀汉诸葛宋岳武穆文文山》是明代词人陈霆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岳飞和文天祥的赞颂,表达了对忠臣义士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分裂、民族危难的深深忧虑。词的开篇“乾坤易老,叹风尘飘荡,河山分裂”描绘了时局动荡,江山破碎的景象,暗示了词人的忧国之情。
接着,“名分纲常都扫地,曾有何人提挈”揭示了道德沦丧,无人挺身而出挽救危局的现实。词人赞美了诸葛亮、岳飞和文天祥这些忠臣的英勇事迹,如“身翊飞龙,气吞胡马,赤手扶天阙”,他们以一己之力支撑危局,其精神如同日月般耀眼。
“须信天理人心,自来不泯,千载思遗烈”强调了正义和人心的力量,即使历经千年,他们的精神仍然激励后人。词中提到的“庙貌燕山崇祀典,华表三忠新揭”则描绘了人们对这些英雄的祭祀,寄托了对他们的怀念和敬仰。
最后,“西北中原,东南王气,回首惊风雪”暗指战乱未息,国家局势严峻,词人不禁感叹“伤心行路,不堪日暮时节”,表达了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感伤。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寄寓了词人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