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出房山幽谷细,成川拒马阔泠泠。
野桥度处悟精义,似读金人背上铭。
源出房山幽谷细,成川拒马阔泠泠。
野桥度处悟精义,似读金人背上铭。
这首诗描绘了拒马河的自然景观与诗人对其哲理的感悟。首句“源出房山幽谷细”,以“房山”点明地理位置,暗示源头深邃幽静,“细”字则描绘了河水初出时的细流状态,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次句“成川拒马阔泠泠”,“成川”表明河水逐渐汇聚成川,“拒马”则是指河流的名称,同时“阔”字形象地展现了河流的宽阔,而“泠泠”一词则生动地描绘了水声的清脆悦耳,整个画面显得既壮阔又清新。
接下来的“野桥度处悟精义”,将视角转向了河流旁的自然景象——野桥。这里的“野桥”不仅是一处地理标志,更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界。诗人通过“度”字,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似读金人背上铭”,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悟,将自然界的景象比作“金人背上铭”,意味着这些景象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如同古代金碑上的文字,需要人们去解读和领悟。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从中获得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言式的表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