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夜半曾观日,要识秦王无字碑。
君去未须惊往事,诗书原不与时宜。
泰山夜半曾观日,要识秦王无字碑。
君去未须惊往事,诗书原不与时宜。
这首诗以泰山的日出为引子,巧妙地融入对历史的深思。首句“泰山夜半曾观日”描绘了泰山之巅的日出奇景,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壮丽。接下来,“要识秦王无字碑”,则将视角转向历史深处,暗指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与后世对其评价的复杂性,无字碑象征着历史评价的空白与多元。
“君去未须惊往事”,诗人劝慰友人不必对过往的历史事件感到惊讶或困扰,暗示历史的变迁是自然且不可避免的。最后,“诗书原不与时宜”,则表达了对传统知识与时代发展之间关系的思考,指出诗书虽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可能显得不合时宜,需要适时调整与创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对比,以及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与时代变迁的独特见解,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未见天子面,不如双盲人。
贾生对文帝,终日犹悲辛。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有时独斋心,髣髴梦称臣。
梦中称臣言,觉后真埃尘。
东京有眼富不如,西京无眼贫西京。
无眼犹有耳隔墙,时闻天子车辚辚。
辚辚车声辗冰玉,南郊坛上礼百神。
西明寺后穷瞎张太祝,纵尔有眼谁尔珍。
天子咫尺不得见,不如闭眼且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