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桑不扰罢开边,家国安荣二百年。
三世綵衣疑有种,一门忠孝岂无传。
遭时自致公卿贵,积庆多因父祖贤。
鹤骨松标长照世,不须图画上凌烟。
耕桑不扰罢开边,家国安荣二百年。
三世綵衣疑有种,一门忠孝岂无传。
遭时自致公卿贵,积庆多因父祖贤。
鹤骨松标长照世,不须图画上凌烟。
这首诗《世綵堂》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通过描绘一个家族历经三代的繁荣与荣耀,展现了忠诚孝顺、世代积累的智慧与品德对家族兴盛的重要性。诗中以“耕桑不扰罢开边,家国安荣二百年”开篇,巧妙地将家族的稳定与国家的安宁相联系,暗示了家族的和谐与国家的繁荣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接下来,“三世綵衣疑有种,一门忠孝岂无传”,通过描述家族成员在不同场合穿着彩衣的场景,以及对忠诚与孝道的传承,强调了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道德风尚的代代相传。
“遭时自致公卿贵,积庆多因父祖贤”,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家族成员之所以能够达到显赫的地位,是由于他们顺应时代潮流,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同时也得益于先辈们的智慧与德行的积累。最后,“鹤骨松标长照世,不须图画上凌烟”,以鹤骨松标为喻,赞美家族成员如同鹤骨般坚韧,如松树般挺拔,其高尚品格与卓越成就将永远照耀世间,无需借助画像或纪念碑来纪念,因为他们的精神与事迹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家族辉煌历史的描绘,颂扬了忠诚孝顺、勤勉努力、智慧积累等传统美德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了诗人对家族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