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其五》
《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其五》全文
唐 / 许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游秦复滞燕,不觉近衰年。

旅貌同柴毁,行衣对骨穿。

篱寒多啄雀,木落断浮烟。

楚夜闻鸣雁,犹疑在塞天。

(0)
翻译
游历秦国又滞留在燕地,不经意间已接近暮年。
旅途中的我面容憔悴如枯柴,行走的衣物对着瘦弱的身躯。
寒凉的篱笆边多有鸟雀啄食,落叶飘零中断了浮动的炊烟。
楚地的夜晚听到大雁鸣叫,还误以为自己身处边塞之天。
注释
秦:指古代秦国,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滞:停留,拖延。
燕:古代燕国,位于现河北北部及北京附近,此处理解为北方地区。
衰年:暮年,老年。
旅貌:旅行中人的容貌。
柴毁:形容人因哀伤过度而极度消瘦,像枯柴一样。
行衣:旅行时所穿的衣服。
骨穿:形容身体极为消瘦,几乎能看见骨头。
篱寒:寒凉的篱笆,暗示季节已是深秋或冬季。
啄雀:啄食的小麻雀,表示生活贫寒、荒凉的景象。
木落:树叶凋落。
浮烟:炊烟,这里指生活的气息,断浮烟意味着生活气息的缺失。
楚夜:楚地的夜晚,楚地一般指南方地区。
鸣雁:大雁的叫声,常引起旅人的思乡之情。
塞天:边塞的天空,象征远方和漂泊。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冬季景象的诗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和凄凉之感。从“游秦复滞燕,不觉近衰年”可以看出诗人在旅途中,岁月匆匆,青春逐渐消逝而不自知。接着,“旅貌同柴毁,行衣对骨穿”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容颜因长期的旅行而显得疲惫不堪,衣着单薄,寒风透骨。

“篱寒多啄雀,木落断浮烟”则是景色上的描写,篱笆间的寒冷吸引了许多啄食的麻雀,而树叶纷纷飘落,带走了一缕缕的淡淡云烟。这些生动的画面勾勒出冬日的萧瑟与宁静。

最后,“楚夜闻鸣雁,犹疑在塞天”表达了诗人在深夜听到雁叫声时,心中仍然存有对边疆战事的担忧和不确定感。整体来看,这段诗句通过对冬日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写,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怀与境遇。

作者介绍

许棠
朝代:唐   字:文化

许棠(生卒年不详),字文化,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猜你喜欢

东平晓望

春光惟晓际,花柳暂逢迎。

嫩绿殊轻薄,妖红遂满盈。

凄清从汶水,烂熳及东平。

幽事初关切,风尘莫骤惊。

(0)

泊上杭界

山深依树峡,溪转见柴门。

鸟雀逢人语,牛羊与牧喧。

澌流无静势,芳麓有微痕。

一苇相依倚,薜萝尚可扪。

(0)

七哀章哭宋尔孚·其五

乃不留斯人,以为吾道邻。

古云廉吏虽小臣,君子如君不损贫。

吾欲宠君千载名,悲君已去百年身。

呜呼哭君兮吾道非,今之相者独举肥。

(0)

崩岸

崩岸怯随波,惊涛日就涌。

所居远其安,千年劳奔汹。

绿草亦何辜,漂流频接踵。

沓浪竞突吞,难恃春风宠。

披靡蹙洄舠,短樯慄以悚。

寸进从弱丝,迟迟相立拱。

递来不一形,化变于焉总。

中有至理存,鬼神不敢奉。

博厚深地力,于兹觇厥勇。

变乃得其常,不泄先不壅。

聚散漠无端,通气为任重。

微分广大情,位此当倥偬。

是亦坎坤门,示我于静动。

(0)

庚午冬虏儆烽传溯流金陵约同假曹方姚陈诸子北上俱以散馆尚遥深居念独行不可于辛未春遵洄而南而家扁舟不能自聊作纪怀诗十首·其一抱玉

抱玉自南来,弭节旋捐玦。

扰扰竟何成,理弱媒终拙。

喔咿不可为,突梯性所劣。

迟暮固堪忧,竞进仍非屑。

徒兴岐路悲,急还穷途辙。

执戟亦以疲,不如独关闭。

哀哉楚山愚,涕尽继之血。

(0)

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二

丝丝春草各春辉,含情滋露上枝肥。

晴烟初试东风暖,暮霭轻沾西日晖。

江头来碧色,苍翠披客衣。

披客衣,进客觞,他时对酒莫相忘。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