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秋色照桑乾,日暮沙飞雁度难。
御苑金茎迷细草,上方银汉挂阑干。
西风欲诉明妃怨,千载空歌易水寒。
怅望高天成太息,数声清角月中残。
渔阳秋色照桑乾,日暮沙飞雁度难。
御苑金茎迷细草,上方银汉挂阑干。
西风欲诉明妃怨,千载空歌易水寒。
怅望高天成太息,数声清角月中残。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渔阳的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首句“渔阳秋色照桑乾,日暮沙飞雁度难”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秋色映照着桑乾河,沙地上飞沙走石,大雁南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氛围。
接着,“御苑金茎迷细草,上方银汉挂阑干”两句,将视角转向了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的柱子在细草间若隐若现,银河如同挂在栏杆之上,既展现了皇家园林的奢华,又融入了宇宙的宏大,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想象空间。
“西风欲诉明妃怨,千载空歌易水寒”则通过历史人物王昭君和荆轲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西风似乎在诉说着明妃的哀怨,而千年之后,易水之畔的寒意依旧,暗示着历史的恒久与个人命运的短暂。
最后,“怅望高天成太息,数声清角月中残”以抒情的方式收尾,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感慨和叹息,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月残之时,几声清角的笛声回荡在空中,更增添了诗的凄美和深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历史典故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既有自然美景又有深刻人文内涵的艺术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露下银河雁度频,囊中垆火几时真。
数茎白发生浮世,一盏寒灯共故人。
云外簟凉吟峤月,岛边花暖钓江春。
何当归去重携手,依旧红霞作近邻。
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
光阴负我难相遇,情绪牵人不自由。
遥夜定嫌香蔽膝,闷时应弄玉搔头。
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
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
九月山叶赤,溪云淡秋容。
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
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
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
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
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
夕与人群疏,转爱丘壑中。
心澹水木会,兴幽鱼鸟通。
稀微了自释,出处乃不同。
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