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澄泥第一品,北宋党碑第一人。
匪砚之重,世自不敢轻。
况其温温玉质,娟娟出水莲丰神。
砚之方正见公德,砚之圭角表公节。
公兮砚兮皆可述,独乐园中说《周易》。
墨花濡染传家集,凤咮龙尾伯仲间。
只许桥亭谢升堂,玉带文入室。
前有观者李延平,后有观者文徵明,其中更有西山鹤山来同盟。
八百载后归之乐安孙,可与宋雕《资治通鉴》称为两足尊。
南唐澄泥第一品,北宋党碑第一人。
匪砚之重,世自不敢轻。
况其温温玉质,娟娟出水莲丰神。
砚之方正见公德,砚之圭角表公节。
公兮砚兮皆可述,独乐园中说《周易》。
墨花濡染传家集,凤咮龙尾伯仲间。
只许桥亭谢升堂,玉带文入室。
前有观者李延平,后有观者文徵明,其中更有西山鹤山来同盟。
八百载后归之乐安孙,可与宋雕《资治通鉴》称为两足尊。
这首清代丁立诚的诗,通过对北宋澄泥砚的赞美,展现了对历史文物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人首先强调了这方砚台的珍贵,不仅因为它是南唐澄泥中的上品,更是北宋党碑时期名家的遗物,世人不敢轻易忽视。砚台温润如玉,形似出水莲花,象征着主人的高洁品质。
诗人进一步指出,砚台的方正寓公德,砚边的圭角显公正,暗示了砚主的高尚人格。在独乐园中研读《周易》,更显其学识与修养。墨花濡染,凝聚家族学问,砚台地位与《资治通鉴》并列,足见其尊贵。
诗中提及李延平、文徵明等历史人物的题跋,以及魏鹤山、西山的见证,增添了砚台的历史厚重感。最后,诗人提到八百年后孙仁甫得到此砚,视为乐安孙家的荣耀,与宋刻《资治通鉴》并列为双璧,表达了对砚台价值的极高评价。
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深沉,通过砚台这一载体,赞美了历史人物的风范和文化的延续,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经年旅食红尘市,压座笙歌喧醉耳。
山林清梦竟荒迷,眼底诗人能有几。
朔风吹寒澄宿雾,闻道西湖梅半吐。
共君漂泊在天涯,却叹流年暗中度。
疏花冷蕊回阳春,清波淡月传花神。
君命得句更奇绝,对花如对冰玉人。
老我见梅心愈醒,曾向湖边弄香影。
不愁雪后白模糊,再约孤山访和靖。
春风荡林梢,晴光散虚亭。
好鸟鸣间关,慰我幽居情。
景物日以佳,岂不怀友朋。
顾兹咫尺间,如何寡逢迎。
怡情一尊酒,安得君同倾。
况乃衰病馀,坦然息心兵。
种彼溪上竹,碧阴满窗棂。
老去尚勤读,夜坐宜短檠。
承君寄佳章,一览尘思清。
何当来沧洲,共结沙鸥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