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孙仁甫丈炳奎出观先世所藏温公澄泥砚李延平有题名南宋为魏鹤山得见真西山跋明有文衡山观款》
《孙仁甫丈炳奎出观先世所藏温公澄泥砚李延平有题名南宋为魏鹤山得见真西山跋明有文衡山观款》全文
清 / 丁立诚   形式: 古风

南唐澄泥第一品,北宋党碑第一人。

匪砚之重,世自不敢轻。

况其温温玉质,娟娟出水莲丰神。

砚之方正见公德,砚之圭角表公节。

公兮砚兮皆可述,独乐园中说《周易》。

墨花濡染传家集,凤咮龙尾伯仲间。

只许桥亭谢升堂,玉带文入室。

前有观者李延平,后有观者文徵明,其中更有西山鹤山来同盟。

八百载后归之乐安孙,可与宋雕《资治通鉴》称为两足尊。

(0)
鉴赏

这首清代丁立诚的诗,通过对北宋澄泥砚的赞美,展现了对历史文物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人首先强调了这方砚台的珍贵,不仅因为它是南唐澄泥中的上品,更是北宋党碑时期名家的遗物,世人不敢轻易忽视。砚台温润如玉,形似出水莲花,象征着主人的高洁品质。

诗人进一步指出,砚台的方正寓公德,砚边的圭角显公正,暗示了砚主的高尚人格。在独乐园中研读《周易》,更显其学识与修养。墨花濡染,凝聚家族学问,砚台地位与《资治通鉴》并列,足见其尊贵。

诗中提及李延平、文徵明等历史人物的题跋,以及魏鹤山、西山的见证,增添了砚台的历史厚重感。最后,诗人提到八百年后孙仁甫得到此砚,视为乐安孙家的荣耀,与宋刻《资治通鉴》并列为双璧,表达了对砚台价值的极高评价。

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深沉,通过砚台这一载体,赞美了历史人物的风范和文化的延续,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作者介绍
丁立诚

丁立诚
朝代:清

丁立诚(1850~1912),字修甫,号慕倩,晚号辛老、莘老,浙江钱塘(今属杭州)人。清末藏书家、目录学家。清光绪乙亥(1875年)举人,官内阁中书。以藏书闻海内,所收西泠八家刻印尤富,著有《小槐簃文存》、《小槐簃吟稿》、《永嘉金石百咏》等。
猜你喜欢

春日次韵罗善先照磨二首·其二

绿阴亭馆晓光新,久客秦淮两度春。

霏屑雄谈频落麈,轧霄老句更惊人。

游山未可闲安石,耕谷宁容老子真。

斛水蛟龙能变化,春雷一鼓到天津。

(0)

次韵友人西湖访梅

经年旅食红尘市,压座笙歌喧醉耳。

山林清梦竟荒迷,眼底诗人能有几。

朔风吹寒澄宿雾,闻道西湖梅半吐。

共君漂泊在天涯,却叹流年暗中度。

疏花冷蕊回阳春,清波淡月传花神。

君命得句更奇绝,对花如对冰玉人。

老我见梅心愈醒,曾向湖边弄香影。

不愁雪后白模糊,再约孤山访和靖。

(0)

再次韵·其一

未嫌官舍冷,秋色颇佳哉。

有客论文坐,无人载酒来。

疏阴凉叶陨,急景候虫催。

吟罢闲延伫,长廊日影回。

(0)

次韵萧别驾秋怀四首并呈章参谋·其二

空斋宿雨霁,凉气入衣裘。

帘捲青山晓,池涵碧树秋。

自经人世乱,转觉此身浮。

矫首乾坤阔,伤怀王粲楼。

(0)

游白塔寺园

山空秋日晚,信步到名园。

古井通潮脉,邻廧过竹根。

云移塔影动,河隔市声喧。

已觉催归兴,投林鸟疾奔。

(0)

次韵荅蔡伯玉

春风荡林梢,晴光散虚亭。

好鸟鸣间关,慰我幽居情。

景物日以佳,岂不怀友朋。

顾兹咫尺间,如何寡逢迎。

怡情一尊酒,安得君同倾。

况乃衰病馀,坦然息心兵。

种彼溪上竹,碧阴满窗棂。

老去尚勤读,夜坐宜短檠。

承君寄佳章,一览尘思清。

何当来沧洲,共结沙鸥盟。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