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云山访隐图》
《云山访隐图》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七言律诗

独向青城访隐君,岩扉深杳路氤氲。

山翁采药不知处,童子迎人犹闭门。

斜照入林松影乱,回风出涧水声分。

晚来再问经行地,指点春峰顶上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客独自前往青城山,探寻隐居之士的场景。首句“独向青城访隐君”点明了访客的目的地和任务,即寻找隐居在青城山中的高人。接着,“岩扉深杳路氤氲”一句通过描绘山路的幽深和雾气弥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

“山翁采药不知处,童子迎人犹闭门”两句,通过对比山翁与童子的行为,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独特之处。山翁可能在山中忙碌于采集草药,而童子则在门户紧闭,似乎对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暗示了隐士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斜照入林松影乱,回风出涧水声分”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林间光影交错,松树的影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斑驳陆离。同时,山涧中回荡着潺潺流水的声音,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清幽的环境。

最后,“晚来再问经行地,指点春峰顶上云”表达了访客在傍晚时分再次询问经行之地的情景。通过“指点春峰顶上云”,不仅描绘了春日山峰之巅云雾缭绕的景象,也象征着访客在寻求智慧和真理的过程中,仿佛触碰到了某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访客在青城山中寻访隐士的过程,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独特的宁静与神秘,同时也蕴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智慧追求的思考。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谒周公庙

道化千年后,明禋一国中。

礼犹先世守,制比百王崇。

配食唯元子,烝尝遍列公。

祠田还割鲁,氏系独传东。

旧史书茅阙,新诗采閟宫。

岿然遗殿在,不与汉侯同。

(0)

钱翁口示所辑方书

和扁日以遥,治术多瞀乱。

方书浩无涯,其言比河汉。

彭铿有后贤,物理恣探玩。

耻为俗人学,特发仁者叹。

五劳与七伤,大抵同所患。

循方以治之,于事亦得半。

条列三十馀,有目皆可看。

略知病所起,可以方理断。

哀哉末世医,误人已无算。

颇似郭舍人,射覆徒夸诞。

信口道热寒,师心作汤散。

未达敢尝之,不死乃如线。

岂如读古方,犹得依畔岸。

在汉有孝父,仁心周里闬。

下诏问淳于,一篇著医案。

如君静者流,嗣子况才彦。

何时遇英明,大化同参赞。

(0)

拟唐人五言八韵·其一申包胥乞师

辰尾垂天谪,亡人惎寇兵。

舟师通大别,猎火照方城。

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君王亲草莽,微命托宗枋。

彳亍终南近,间关绕霤平。

张旃非聘客,蹑屩一书生。

雀立庭柯瞑,猿啼夜柝惊。

秦车今已出,誓死必存荆。

(0)

喜晴

望雨才过旋望晴,休徵艰致意怦怦。

愁怀幸共腻云散,清兴端随爽气生。

近傍林亭寻啸咏,遥看黍稌利耘耕。

阶前花鸟争暄景,今日迎人总畅情。

(0)

题张若澄山水十二幅·其十悬厓飞瀑

琉璃帘幕水晶屏,雅可澄观复可听。

筇杖幽人成小立,恍从庐阜叩云扃。

(0)

纳稼三首·其二

田家底为乐,秋好即无愁。

不识催租吏,浑成击壤游。

比邻皆有积,滞穗未曾收。

乘屋仍多暇,春寒不播牟。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