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向青城访隐君,岩扉深杳路氤氲。
山翁采药不知处,童子迎人犹闭门。
斜照入林松影乱,回风出涧水声分。
晚来再问经行地,指点春峰顶上云。
独向青城访隐君,岩扉深杳路氤氲。
山翁采药不知处,童子迎人犹闭门。
斜照入林松影乱,回风出涧水声分。
晚来再问经行地,指点春峰顶上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客独自前往青城山,探寻隐居之士的场景。首句“独向青城访隐君”点明了访客的目的地和任务,即寻找隐居在青城山中的高人。接着,“岩扉深杳路氤氲”一句通过描绘山路的幽深和雾气弥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
“山翁采药不知处,童子迎人犹闭门”两句,通过对比山翁与童子的行为,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独特之处。山翁可能在山中忙碌于采集草药,而童子则在门户紧闭,似乎对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暗示了隐士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斜照入林松影乱,回风出涧水声分”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林间光影交错,松树的影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斑驳陆离。同时,山涧中回荡着潺潺流水的声音,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清幽的环境。
最后,“晚来再问经行地,指点春峰顶上云”表达了访客在傍晚时分再次询问经行之地的情景。通过“指点春峰顶上云”,不仅描绘了春日山峰之巅云雾缭绕的景象,也象征着访客在寻求智慧和真理的过程中,仿佛触碰到了某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访客在青城山中寻访隐士的过程,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独特的宁静与神秘,同时也蕴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智慧追求的思考。
和扁日以遥,治术多瞀乱。
方书浩无涯,其言比河汉。
彭铿有后贤,物理恣探玩。
耻为俗人学,特发仁者叹。
五劳与七伤,大抵同所患。
循方以治之,于事亦得半。
条列三十馀,有目皆可看。
略知病所起,可以方理断。
哀哉末世医,误人已无算。
颇似郭舍人,射覆徒夸诞。
信口道热寒,师心作汤散。
未达敢尝之,不死乃如线。
岂如读古方,犹得依畔岸。
在汉有孝父,仁心周里闬。
下诏问淳于,一篇著医案。
如君静者流,嗣子况才彦。
何时遇英明,大化同参赞。
辰尾垂天谪,亡人惎寇兵。
舟师通大别,猎火照方城。
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君王亲草莽,微命托宗枋。
彳亍终南近,间关绕霤平。
张旃非聘客,蹑屩一书生。
雀立庭柯瞑,猿啼夜柝惊。
秦车今已出,誓死必存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