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番佳节两中秋,三五团圆月复留。
镜里前身今细认,天涯旧迹此重游。
仍教桂影添诗思,又送蟾光入醉眸。
远指清辉加减处,依然题句上层楼。
两番佳节两中秋,三五团圆月复留。
镜里前身今细认,天涯旧迹此重游。
仍教桂影添诗思,又送蟾光入醉眸。
远指清辉加减处,依然题句上层楼。
这首《闰中秋》由清代诗人赖世观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佳节的美丽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先,诗中“两番佳节两中秋”一句,巧妙地将两个中秋节并置,强调了节日的重复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对过往的回忆。接下来,“三五团圆月复留”则直接点明了中秋之夜月亮圆满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这一传统节日的深深喜爱和对团圆的向往。
“镜里前身今细认,天涯旧迹此重游”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诗人自己比作镜中的身影,回溯过去,寻找曾经的足迹。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也体现了其对自我身份的深刻反思。
“仍教桂影添诗思,又送蟾光入醉眸”描绘了中秋之夜,桂花的香气与月光交织在一起,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沉浸在如醉的美景之中。这里的“桂影”和“蟾光”都是中秋夜景的典型元素,它们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最后,“远指清辉加减处,依然题句上层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感悟,以及在这样的美景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通过“加减”二字,诗人巧妙地描绘了月光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永恒的主题。
整体而言,《闰中秋》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深情赞美,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弱岁爱灵仙,朱馆攀茅君。
果然值霞客,授诀异所闻。
此言不寻常,谓是瑶池文。
当时返庐山,欲希上士勤。
怀宝十馀年,足下无青云。
向长毕婚嫁,隐居挥典坟。
缅追洪崖步,独觅王乔群。
此志倘终遂,千秋遗世氛。
车行古城下,绵绵道何远。
妾心如车轮,一日千万转。
金剪不裁绮,银针不施线。
云山何悠悠,日夕隔郎面。
凤在昆崙丘,凰在扶桑国。
歌舞安能偕,三年不成匹。
南山雀飞飞,飞飞复息息。
有罗不可张,怅望愁何极。
灼灼桃李花,狂飙吹落之。
花落有重芳,颜去无回时。
高山有时颓,沧海有时浅。
安得方寸心,恒久而不变。
香草可为兰,佳橘可为枳。
妾心矢无他,思思念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