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晓意》
《晓意》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城头清角已三奏,树间眠鸠方一鸣。

风霜凄紧雁南向,星河横斜天左倾。

待旦枕戈无怨敌,将朝盛服非公卿。

不如衲被蒙头睡,直至东窗海日生。

(0)
翻译
城头传来清脆的号角声已经演奏了三遍,树林间的斑鸠才刚刚开始一声啼鸣。
寒风冷霜让人感到凄凉,大雁向南方飞去,星空倾斜,仿佛天在倾斜。
等待黎明时分枕着武器无怨无悔,准备上朝的人并非都是王公贵族。
我宁愿裹着破旧的被子蒙头大睡,直到东方窗户透出大海的晨光。
注释
城头:城墙之巅。
清角:清脆的号角。
眠鸠:正在睡觉的斑鸠。
风霜:寒冷的天气。
凄紧:凄凉而紧迫。
雁南向:大雁向南迁徙。
待旦:等待天亮。
枕戈:枕着武器。
公卿:高级官员。
衲被:破旧的被子。
东窗:东方的窗户。
海日生:海上的太阳升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军中将士在清晨时分的独白与情感流露。开篇“城头清角已三奏,树间眠鸠方一鸣”两句,通过军营号角声和鸟鸣声,设置了一个静谧而又紧张的早晨场景。接下来的“风霜凄紧雁南向,星河横斜天左倾”则展现了一幅寒冷的冬日夜空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中间两句“待旦枕戈无怨敌,將朝盛服非公卿”,表明了将士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没有怨恨,但却也明白,即使穿上盛装,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尊贵。这不仅是对战争现实的冷静面对,更反映出诗人对于军旅生活的无奈与矛盾。

最后两句“不如衲被蒙头睡,直至东窗海日生”,则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平凡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衲被”是指百姓家中最普通的被子,而“东窗海日生”则象征着和煦的阳光与新的开始。诗人的这番表述,透露了他对于战争、对于军旅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情境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心理状态,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六麻

渐觉朔风急,疏林日影斜。

悲时同落叶,积素独呈花。

寒坐三冬促,春光一夕赊。

少陵忘却恨,应负此心遐。

(0)

四豪

万卉休穷腊,孤芳此独劳。

枯藤发寒燄,春色动林皋。

雪暗光逾满,云低影自高。

萧条生理别,方啸北风号。

(0)

关中吟十首·其三

矢尽寒原战未回,云屯万里出龙堆。

前军金鼓无消息,百战旌旄拥戍台。

(0)

题南院颙和尚真

一条楖栗活如龙,水尽山穷特地通。

法乳千年流不竭,无师真智古今同。

(0)

伦太守宣明许明府逸林祀匡庐便道见过

雨暗郊原春尚寒,一行车马驻云间。

山祠酌酒千杯剧,野寺寻僧半日閒。

欲问沧洲终觉远,回看紫岫若为攀。

溪声竹影娟娟媚,不信峰头老更顽。

(0)

己虚庵主出先华首座下住琼南二十馀年与余生同甲子适当揽揆分奉舍利以福遐龄

罗浮古木不知年,移向琼南作话传。

厚荫偏宜炎热地,新枝重发冱寒天。

一周甲子伊谁主,十万程途后日缘。

化度未终吾与汝,灵珠分曜海潮边。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