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得相携花下游。苏大风流。苏小风流。
而今别况冷于秋。燕去南楼。人去西楼。
等閒平判十分愁。侬在心头。卿在眉头。
少年心事总悠悠。一曲扬州。一梦苏州。
惯得相携花下游。苏大风流。苏小风流。
而今别况冷于秋。燕去南楼。人去西楼。
等閒平判十分愁。侬在心头。卿在眉头。
少年心事总悠悠。一曲扬州。一梦苏州。
这首《一剪梅·如词》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
开篇“惯得相携花下游”,描绘了往日二人携手共游花间的温馨画面,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甜蜜。接着,“苏大风流。苏小风流”两句,借用了苏轼和苏小妹的故事,暗喻两人情感的深厚与风雅,进一步渲染了往昔的美好时光。
然而,“而今别况冷于秋”一句,笔锋一转,点明了时过境迁,如今的离别之情比秋日更为凄冷,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紧接着,“燕去南楼。人去西楼”两句,以燕子飞去南楼、人离开西楼的形象,象征着伴侣的分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增添了诗的意境。
“等閒平判十分愁”一句,道出了面对离别时内心的沉重与无法言说的痛苦。最后,“侬在心头。卿在眉头”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对方深深的思念与挂念,将情感推向高潮。
“少年心事总悠悠”一句,总结了年轻时的种种思绪与梦想,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而“一曲扬州。一梦苏州”则以扬州与苏州的美丽景象,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