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仲冬月,忽发沧洲兴。
进艇延素光,开樽坐青镜。
霜含烟树远,塔挂寒山静。
何处洞箫声,鱼龙夜深听。
今宵仲冬月,忽发沧洲兴。
进艇延素光,开樽坐青镜。
霜含烟树远,塔挂寒山静。
何处洞箫声,鱼龙夜深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芙蓉湖边赏月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雅致。首句“今宵仲冬月”,点明时间与季节,仲冬时节的月亮格外引人入胜。接着“忽发沧洲兴”,表达了诗人突然涌起的对水乡的向往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进艇延素光,开樽坐青镜”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船,借着月光饮酒的情景。这里的“青镜”不仅指清澈的湖水,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霜含烟树远,塔挂寒山静”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寒冷,远处的树木被霜覆盖,显得格外苍茫;而远处的佛塔在寒山的映衬下,更显庄严与宁静。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何处洞箫声,鱼龙夜深听”以问句的形式,引入了一种神秘而又悠扬的音乐元素,仿佛在深夜中,远处传来洞箫的声音,与鱼龙共舞于水中,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想象空间。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那份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与感悟。
玉局昔年客,秃鬓老仙翁。
思移林屋嘉树,饱啖洞庭红。
疑作亭名楚颂,眷此素荣绿叶,惨淡比青枫。
有志那能遂,遗迹大江东。仿瞻子,怀古意,画图中。
雨蓑风笠,长镵白木苦匆匆。
且自耕云半亩,转眼霜林千颗,一笑对山童。
忘却生绡里,欲倩右军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