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局昔年客,秃鬓老仙翁。
思移林屋嘉树,饱啖洞庭红。
疑作亭名楚颂,眷此素荣绿叶,惨淡比青枫。
有志那能遂,遗迹大江东。仿瞻子,怀古意,画图中。
雨蓑风笠,长镵白木苦匆匆。
且自耕云半亩,转眼霜林千颗,一笑对山童。
忘却生绡里,欲倩右军封。
玉局昔年客,秃鬓老仙翁。
思移林屋嘉树,饱啖洞庭红。
疑作亭名楚颂,眷此素荣绿叶,惨淡比青枫。
有志那能遂,遗迹大江东。仿瞻子,怀古意,画图中。
雨蓑风笠,长镵白木苦匆匆。
且自耕云半亩,转眼霜林千颗,一笑对山童。
忘却生绡里,欲倩右军封。
这首《水调歌头》是清代诗人曹贞吉为龚节孙所绘的种橘图而作。诗中充满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玉局昔年客,秃鬓老仙翁”,描绘了一位年迈的隐士,曾经在玉局(可能指道教中的仙境)游历,如今已鬓发斑白,形象地展现了隐逸之士的孤独与超脱。接着,“思移林屋嘉树,饱啖洞庭红”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以及对品尝佳果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疑作亭名楚颂,眷此素荣绿叶,惨淡比青枫”几句,诗人将眼前的景致与古代楚地的诗歌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情眷恋,同时也以“惨淡比青枫”来描绘绿叶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一种对比之美。
“有志那能遂,遗迹大江东”则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大江东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仿瞻子,怀古意,画图中”表明了诗人通过这幅画图,寄托了对古代贤者的仰慕之情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雨蓑风笠,长镵白木苦匆匆”描绘了农夫劳作的场景,虽然辛苦,但充满生活气息,体现了劳动之美。
“且自耕云半亩,转眼霜林千颗,一笑对山童”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上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即使面对岁月的更迭,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最后,“忘却生绡里,欲倩右军封”则是诗人想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画作之中,如同王羲之(右军)一般,留下不朽的艺术作品,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