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信清白,日远扬辉光。
片札世人珍,乞米帖同芳。
堂堂八座尊,候俸制母裳。
邻翁售以宅,昕夕为徬徨。
流传聊彷佛,峙岳悬春旸。
所叹文昭后,高丘柏已戕。
天道不可问,人生惟允臧。
孤凤鶱云汉,谁与之颉颃。
清白信清白,日远扬辉光。
片札世人珍,乞米帖同芳。
堂堂八座尊,候俸制母裳。
邻翁售以宅,昕夕为徬徨。
流传聊彷佛,峙岳悬春旸。
所叹文昭后,高丘柏已戕。
天道不可问,人生惟允臧。
孤凤鶱云汉,谁与之颉颃。
这首诗名为《怀昔吟八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诗中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感慨。
首句“清白信清白,日远扬辉光”,诗人以“清白”自许,表达出自己坚守正直、纯洁的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尚的品德将日益彰显其光辉。接着,“片札世人珍,乞米帖同芳”,通过对比珍贵的书信与乞讨的米帖,强调了知识与道德的价值,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财富也能够熠熠生辉。
“堂堂八座尊,候俸制母裳”,描绘了一幅官员为母亲制衣的场景,体现了孝顺与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对官员的尊敬与期待。接下来,“邻翁售以宅,昕夕为徬徨”,描述了邻居卖房后,主人公在清晨与黄昏时分的徘徊,可能是在思考生活的变化或是未来的方向。
“流传聊彷佛,峙岳悬春旸”,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如同巍峨的山岳在春日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然而,紧接着的“所叹文昭后,高丘柏已戕”,则流露出对文人学者命运的哀叹,高大的柏树(象征文人)已被摧残,暗示了文人的不幸遭遇。
“天道不可问,人生惟允臧”,诗人感叹天道难测,人生只能追求善德,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道德的坚持。最后,“孤凤鶱云汉,谁与之颉颃”,以孤高的凤凰翱翔于云端,无人能与其匹敌,象征着诗人虽处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的品格,无人能及。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坚守。
弃此千里地,唐山一省同。
万雾倚天际,清浊与海通。
广野浑无垠,民番各喁喁。
不设官兵守,其患将无穷。
南划虎尾溪,北踞大鸡笼。
卒足四百名,分汛扼要冲。
台北庶不虚,全郡势自雄。
晏海最上策,犹豫误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