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朝词客胜扬班,地近烟霞许暂攀。
高卧不招衰凤叹,中兴翻睹伏龙閒。
遥飞郢里歌中雪,恍踏苕溪雨后山。
却恨南浔夜深路,祇令如镜映离颜。
先朝词客胜扬班,地近烟霞许暂攀。
高卧不招衰凤叹,中兴翻睹伏龙閒。
遥飞郢里歌中雪,恍踏苕溪雨后山。
却恨南浔夜深路,祇令如镜映离颜。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对友人大宗伯董丈的深情悼念之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先朝词客胜扬班”,赞美了董丈在文学上的成就,将他比作古代著名的文人扬雄和班固,暗示其才华横溢。接着“地近烟霞许暂攀”一句,表达了诗人与董丈虽非同朝为官,但因相近之地而得以短暂相交的感慨。
“高卧不招衰凤叹,中兴翻睹伏龙閒”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董丈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高尚品格的敬佩,同时也暗含对其未能在盛世大展宏图的惋惜。
“遥飞郢里歌中雪,恍踏苕溪雨后山”描绘了董丈离开后的场景,郢里之雪、苕溪之山,都成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寄托,形象生动,情感深沉。
“却恨南浔夜深路,祇令如镜映离颜”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哀愁,南浔的夜晚,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孤独的面容,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逝者哀悼的传统美德。
悬首藁街中,天兵破犬戎。
营收低陇月,旗偃度湟风。
肃杀三边劲,萧条万里空。
元戎咸服罪,馀孽尽输忠。
圣理符轩化,仁恩契禹功。
降逾洞庭险,枭拟郅支穷。
已散军容捷,还资庙算通。
今朝观即叙,非与献獒同。
方丈有门出不钥,见个山童露双脚。
问伊方丈何寂寥,道是虚空也不著。
闻此语,何欣欣,主翁岂是寻常人。
我来谒见不得见,谒心耿耿生埃尘。
归去也,波浩渺,路入蓬莱山杳杳。
相思一上石楼时,雪晴海阔千峰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