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言·其十二》
《七言·其十二》全文
唐 / 吕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九鼎烹煎九转砂,区分时节更无差。

精神气血归三要,南北东西共一家。

天地变通飞白雪,阴阳和合产金花。

终期凤诏空中降,跨虎骑龙谒紫霞。

(0)
翻译
用九鼎烹煮药物经过九次变化,精准掌握时节毫厘不差。
药力精华滋养生命之源,无论南北东西,如同一家。
天地间阴阳调和,降下洁白的雪花,孕育出金色的花朵。
最终期待着凤凰的圣旨从空中降临,骑虎跨龙,前往紫霞仙界拜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名为《七言·其十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融合了道教修炼理念和自然哲学观点的诗作。

"九鼎烹煎九转砂,区分时节更无差。"

这两句描绘的是一种仙家煉丹之法,其中“九鼎”象征最高级别的道教修炼仪式,“九转砂”则是指通过九次煅烧以达到至高境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掌控与超越,暗示了修行者对于自然规律的通晓和驾驭。

"精神气血归三要,南北东西共一家。"

这里,“精神气血”指的是人的生命之源,即精、气、神三者的调和统一。“归三要”则是说这些内在元素都回归到一个核心或中心。“南北东西共一家”表达了宇宙万物同根同源的哲学理念,强调了修炼者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和谐统一。

"天地变通飞白雪,阴阳和合产金花。"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的景象。“天地变通”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洞察,“飞白雪”可能象征着某种纯净或清凉的境界;“阴阳和合”则是道教哲学中常见的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指的是宇宙间各种矛盾的统一与调和,而“产金花”则可能暗示了这种和谐统一所产生的美好结果。

"终期凤诏空中降,跨虎骑龙谒紫霞。"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种仙境或神仙下凡的情景。“凤诏”是古代皇帝颁布的文书,这里指的是一种神圣不可违抗的命令;“空中降”则可能象征着由高处降临,显示了来自天界的力量和权威。接着,“跨虎骑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修炼者的勇气与能力,而“谒紫霞”则是对仙境或神仙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道教修炼的奥秘以及诗人对于自然、宇宙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吕岩

吕岩
朝代:唐   号:纯阳子   籍贯:自称回道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猜你喜欢

缘识·其四十九

寻思往事便堪疏,空有闲云万里馀。

满目都来情郁郁,劳心谁把谩驱驱。

星辰日月高天际,云散烟花遍海隅。

道德流行宽世界,时捻笔砚亦看书。

(0)

柳梢青·其二己未元夕

好把元宵。良辰美景,暮暮朝朝。

万盏华灯,一轮明月,燕管秦箫。何人帕坠鲛绡。

有玉凤、金鸾绣雕。目下欢娱,眼前烦恼,只在今宵。

(0)

茉莉花·其二

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浓香压九秋。

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搔头。

(0)

春日二首·其二

梦和残月两朦胧,饶舌幽禽苦唤侬。

若说五更春睡好,绝胜骑马火城中。

(0)

次韵实之春日二首·其二

梅醭朝衣尘满靴,曾穿细仗对延和。

角巾久已寻初服,锦帐何须恋旧窝。

能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来多。

半生寂寂因迂阔,垂老方惊岁月蹉。

(0)

读李忠悯文集

英姿直节想堂堂,不忍偷生向扰攘。

二帝蒙尘方幸虏,六臣奉玺更朝梁。

身轻欲抗豺狼怒,名在终同日月光。

曾与先君共褒录,拊编交感泪浪浪。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