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廖凤舒《新粤讴》四首·其一》
《题廖凤舒《新粤讴》四首·其一》全文
清 / 曾习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涉想岂更此而忆,闻歌辄唤奈何声。

时间自有真天籁,约略风诗见性情。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名为《题廖凤舒<新粤讴>四首(其一)》,通过“涉想”与“闻歌”的情境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作品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涉想岂更此而忆”,诗人以“涉想”开篇,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深入内心思考的状态。这里的“此”可能指的是具体的场景或情感,诗人通过想象,不仅回忆起过去的情景,更在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这句诗暗示了艺术作品能够激发人们深层次的情感回响,超越了表面的回忆,触及到了内心的深处。

次句“闻歌辄唤奈何声”,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当听到歌曲时,诗人仿佛被某种特定的声音所触动,唤起了心中的感慨和疑问。这里的“奈何声”可能是指歌曲中蕴含的复杂情感或是对某种情境的叹息,它引发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通过“辄唤”这一动词,强调了这种情感反应的自然性和强烈性,即听到特定声音时,诗人本能地感受到了与之相关的情感波动。

后两句“时间自有真天籁,约略风诗见性情”,则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了艺术与时间、自然的关系。诗人认为,无论是自然界的风声、鸟鸣,还是人类创造的诗歌、音乐,都蕴含着一种真实而纯粹的美,这是时间赋予它们的独特价值。在这里,“真天籁”指的是自然界中那些未经人工雕琢、最原始、最纯粹的声音,它们反映了宇宙间最本质的和谐与美。同时,诗人也提到了“风诗”,即随风传来的诗歌,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诗意描述,也是对人类情感与自然界的深刻连接的一种体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与自然、时间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以及艺术作品如何能够反映和揭示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涉想”、“闻歌”等情境的描绘,以及对艺术、时间、自然之间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作品及其背后深层意义的独到见解。诗中充满了对艺术与人性、自然与时间之间微妙而深刻联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曾习经
朝代:清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揭阳人。光绪庚寅进士。历官度支部右丞。有《蛰庵诗存》。
猜你喜欢

还邓觉民诗卷

南山竹可笛,北山桐可琴。

得如听松风,中有太古音。

(0)

临安钱武肃庙

吴越归旗纛,风云助鼓鼙。

锦蒙山树遍,弩射海潮低。

龙凤城葱郁,牛羊墓惨悽。

古祠存故里,秋草庑东西。

(0)

白雀洞

禽贵羽毛洁,地怜岩壑幽。

名非华阴冻,景似秀林秋。

不睹音尘继,空惊岁月遒。

何如颍川凤,千古冠缇油。

(0)

挽赵子固左司·其二

曾上郎官直,中辞宰掾高。

丹衷耿天日,外物等丝毫。

内养神方壮,前知数莫逃。

阜陵人物旧,江汉日滔滔。

(0)

挽李中甫使君·其六

忆奉先人窆,深勤长者车。

哀辞推杰作,虞主为佳书。

今日君仙去,秋阴我病馀。

莫酬三施重,缄泪洒幽墟。

(0)

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三

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

因仍军国须,支吾亦良费。

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

先生海邦来,历历眼中事。

诚心对天日,正色俯民吏。

那无一夜惊,感叹不能寐。

九重忧民深,时节苦未易。

源流傥可言,请拜仁人赐。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