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三》
《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三》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古风

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

因仍军国须,支吾亦良费。

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

先生海邦来,历历眼中事。

诚心对天日,正色俯民吏。

那无一夜惊,感叹不能寐。

九重忧民深,时节苦未易。

源流傥可言,请拜仁人赐。

(0)
翻译
东南众多的州郡,如今只剩下本土根基。
国家军队的需要仍然存在,勉强支撑也需大量花费。
繁重的文书工作压得官员喘不过气,这并非古代的理想状态。
先生您从海外而来,亲眼目睹了种种现实。
您以真诚之心面对天地,严肃公正地对待百姓和官吏。
怎能没有夜半惊醒,感叹无法入眠。
皇上深深忧虑民生疾苦,时局艰难,进展不易。
如果源头和传统可以述说,请赐予我们仁人的智慧和帮助。
注释
本根地:本土根基。
因仍:沿袭,继续。
支吾:勉强应付。
簿书:文书,账册。
大率:大致,一般来说。
海邦:海外国家。
诚心:真心实意。
正色:严肃的表情。
那无:怎能没有。
九重:皇帝代指朝廷。
时节:时势,时机。
源流:历史渊源,传统。
仁人:有仁德的人,贤能之人。
鉴赏

此诗乃宋代文学家孙应时所作,名为《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三)》。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开篇“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地方政局变化的关注,以及作为官员对自己职责所在之地的牢固认同。

接着,“因仍军国须,支吾亦良费”则是说到国家的军事和国库开支都需要精心筹划,这些都是国家的大事,也是作者深感其重要性和棘手性的体现。"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此句暗示当今世道不同往昔,文书积累如山,但缺乏古人之风骨。

“先生海邦来,历历眼中事”表明作者对于沈虞卿使君的到来持有敬仰之心,对于他处理国事的能力和态度都看在眼里。"诚心对天日,正色俯民吏"则是赞美沈虞卿能以真诚之心面对苍天,以正直之色对待百姓和官吏。

“那无一夜惊,感叹不能寐”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甚至连夜晚的安宁都无法得到。"九重忧民深,时节苦未易"则是说到皇帝对百姓之忧虑深沉,而时代所面临的问题难以轻易解决。

最后,“源流傥可言,请拜仁人赐”是作者对于沈虞卿能够理解和分析事物的根源与发展变化表示赞赏,并请求他施予恩惠。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沈虞卿能力的认可,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国家大计的思考和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地方政局、国事处理以及个人官员品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未来的担忧。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送河间吕令

今日中牟令,当年太守孙。

独能怜此老,肯避席为门。

寒日风涛壮,边城簿领繁。

平生子曾子,白首得重论。

(0)

和元乐销暑楼晓望

绕郭溪山接四邻,身轻步蹑一梯云。

图南羽翮抟空见,倚北光芒入夜分。

芜没池台馀故事,风流人物想前闻。

翛然便欲移招隐,猿鹤还应怨旧群。

(0)

巨野

馀力唐虞后,沉人海岱西。

不应容桀黠,宁复有青齐。

灯火鱼成市,帆樯藕带泥。

十年尘雾底,瞥眼怪凫鹥。

(0)

次韵回山人赠沈东老二首·其一

一杯领意不须沽,六字持身已有馀。

痴子未知天上乐,先生今解世间书。

(0)

生查子·其三同上

小院雨馀凉,石竹风生砌。

罢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

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珠泪。

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

(0)

亚字谜

若教有口便哑,且要无心为恶。

中间全没肚肠,外面强生棱角。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