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
因仍军国须,支吾亦良费。
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
先生海邦来,历历眼中事。
诚心对天日,正色俯民吏。
那无一夜惊,感叹不能寐。
九重忧民深,时节苦未易。
源流傥可言,请拜仁人赐。
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
因仍军国须,支吾亦良费。
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
先生海邦来,历历眼中事。
诚心对天日,正色俯民吏。
那无一夜惊,感叹不能寐。
九重忧民深,时节苦未易。
源流傥可言,请拜仁人赐。
此诗乃宋代文学家孙应时所作,名为《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三)》。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开篇“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地方政局变化的关注,以及作为官员对自己职责所在之地的牢固认同。
接着,“因仍军国须,支吾亦良费”则是说到国家的军事和国库开支都需要精心筹划,这些都是国家的大事,也是作者深感其重要性和棘手性的体现。"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此句暗示当今世道不同往昔,文书积累如山,但缺乏古人之风骨。
“先生海邦来,历历眼中事”表明作者对于沈虞卿使君的到来持有敬仰之心,对于他处理国事的能力和态度都看在眼里。"诚心对天日,正色俯民吏"则是赞美沈虞卿能以真诚之心面对苍天,以正直之色对待百姓和官吏。
“那无一夜惊,感叹不能寐”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甚至连夜晚的安宁都无法得到。"九重忧民深,时节苦未易"则是说到皇帝对百姓之忧虑深沉,而时代所面临的问题难以轻易解决。
最后,“源流傥可言,请拜仁人赐”是作者对于沈虞卿能够理解和分析事物的根源与发展变化表示赞赏,并请求他施予恩惠。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沈虞卿能力的认可,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国家大计的思考和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地方政局、国事处理以及个人官员品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未来的担忧。
今日中牟令,当年太守孙。
独能怜此老,肯避席为门。
寒日风涛壮,边城簿领繁。
平生子曾子,白首得重论。
绕郭溪山接四邻,身轻步蹑一梯云。
图南羽翮抟空见,倚北光芒入夜分。
芜没池台馀故事,风流人物想前闻。
翛然便欲移招隐,猿鹤还应怨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