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思浩难收。坐看渔舟度远洲。
芦苇已雕荷已败,风飕。桂子飘香八月头。
归计这回酬。犹及家山一半秋。
虽则家山元是客,浮休。有底欢娱有底愁。
野思浩难收。坐看渔舟度远洲。
芦苇已雕荷已败,风飕。桂子飘香八月头。
归计这回酬。犹及家山一半秋。
虽则家山元是客,浮休。有底欢娱有底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南乡子(其一)和韵》。从内容来看,诗人在一个八月的日子里进行郊行,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感慨。
"野思浩难收"开篇就显露出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沉思绪,这些无法收束的情感是在大自然中产生的。紧接着"坐看渔舟度远洲",诗人静坐观赏着渔舟越过远处的小岛,从这一幕可以想象到诗人心境的宁静与淡定。
然而下一句"芦苇已雕荷已败,风飕"却是对自然景物的一种描绘。这里的"雕"和"败"分别形容了芦苇和荷花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逐渐凋零,而"风飕"则是秋风轻拂过水面的感觉,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秋意浓重、物是人非的感受。
接着"桂子飘香八月头"描绘了桂花在八月初开时散发出的清香,这里的"飘香"不仅是对桂花香气的直接描写,也隐喻着诗人的乡愁和思念之情。
"归计这回酬"表明诗人准备返回并且要报答这一路上的感受和收获。"犹及家山一半秋"则是说虽然还未到达家乡,但心中已经充满了对那里的思念,"一半秋"可能指的是时间上接近秋季,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平衡与和谐。
最后两句"虽则家山元是客,浮休。有底欢娱有底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复杂情感。尽管"家山"原本就是外来之地,但在长时间的居住中,诗人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浮休"则是说这种生活虽然轻松,但内心却有着难以言说的欢乐与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在郊行中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