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筠近前楹,劲节恒在目。
朝来积雪多,风落声簌簌。
寒侵白鸾尾,冻折琅玕玉。
新音静宜听,清气端可掬。
闲歌淇澳诗,缅想筼筜谷。
何以慰雅怀,陶然醉醽醁。
修筠近前楹,劲节恒在目。
朝来积雪多,风落声簌簌。
寒侵白鸾尾,冻折琅玕玉。
新音静宜听,清气端可掬。
闲歌淇澳诗,缅想筼筜谷。
何以慰雅怀,陶然醉醽醁。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竹林与积雪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首句“修筠近前楹,劲节恒在目”描绘了竹子挺拔的姿态,与屋檐相近,其坚韧的节操始终映入眼帘。接着,“朝来积雪多,风落声簌簌”描述了清晨时分,大雪覆盖大地,微风吹过,雪花轻落,发出细微的声响。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
“寒侵白鸾尾,冻折琅玕玉”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环境,雪花不仅落在地上,也侵袭了竹叶,甚至导致竹子的部分枝条因寒冷而折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竹子比作珍贵的玉石,形象地表现了竹子在严寒中的脆弱与坚强。
“新音静宜听,清气端可掬”则转向对声音和空气的感知,即使是在如此寂静的环境中,也能听到竹叶轻轻摩擦的声音,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清新之气。这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闲歌淇澳诗,缅想筼筜谷”表达了诗人通过吟诵古代关于竹子的诗歌,回想起淇澳和筼筜谷这样的竹林胜地,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最后,“何以慰雅怀,陶然醉醽醁”则是诗人的感慨,他以饮酒来慰藉自己对自然美景和高洁品质的向往,表达了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追求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与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以及在复杂社会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阖闾城北阳城湖,一碧万顷涵太虚。
玉山虞山迭襟带,林屋矗矗当前袪。
君家还在河之北,乔木森然围大宅。
长风卷浪送高帆,一日行程才顷刻。
我因瓜葛长往来,南汀西渚芙蓉开。
尊翁平生好怀抱,长日与我衔金杯。
一朝我应征书起,高步天门拜天子。
献策惭无一万言,归梦常飞四千里。
四千里路何悠悠,暮云春树难为愁。
忽报尊翁已沦没,使我恸哭无时休。
今年省侍还乡遇,访旧还来旧游处。
却将愁思改欢容,二子森然如玉树。
旧书增多新宅高,萱堂日日堆蟠桃。
里中长老说佳子,邑里官吏称贤豪。
伯也从容性非懒,仲也谦恭我东坦。
从来孝友出故家,读书出仕亦未晚。
《题郑迪画》【明·刘溥】阖闾城北阳城湖,一碧万顷涵太虚。玉山虞山迭襟带,林屋矗矗当前袪。君家还在河之北,乔木森然围大宅。长风卷浪送高帆,一日行程才顷刻。我因瓜葛长往来,南汀西渚芙蓉开。尊翁平生好怀抱,长日与我衔金杯。一朝我应征书起,高步天门拜天子。献策惭无一万言,归梦常飞四千里。四千里路何悠悠,暮云春树难为愁。忽报尊翁已沦没,使我恸哭无时休。今年省侍还乡遇,访旧还来旧游处。却将愁思改欢容,二子森然如玉树。旧书增多新宅高,萱堂日日堆蟠桃。里中长老说佳子,邑里官吏称贤豪。伯也从容性非懒,仲也谦恭我东坦。从来孝友出故家,读书出仕亦未晚。
https://shici.929r.com/shici/yCRPN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