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出花钿与四邻,云鬟剪落厌残春。
暂惊风烛难留世,便是莲花不染身。
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梁尘。
从今艳色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
尽出花钿与四邻,云鬟剪落厌残春。
暂惊风烛难留世,便是莲花不染身。
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梁尘。
从今艳色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
此诗描绘了一位出家的妓女,抛弃了尘世的繁华与情爱,她选择了皈依佛法,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解脱。开篇“尽出花钿与四邻”表现她将所有的装饰和世俗的联系都舍弃了,“云鬟剪落厌残春”则隐喻着她对过往生活的彻底告别。
接着,诗人通过“暂惊风烛难留世,便是莲花不染身”表达了出家的妓女虽曾经历红尘,但她的心灵如同莲花一般,不为污秽所染,她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
“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梁尘”中,“贝叶”指的是佛经,“梵声”则是佛教的圣音。诗人描绘了妓女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如同锦文般华丽但复杂难懂的佛理,感到困惑和迷茫,但她仍旧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之路。
最后,“从今艳色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表达了妓女出家之后,她那曾经引以为傲的美貌如同秋叶般凋零,而她的精神世界则得到了解脱和自由。这里的“湘浦”可能指的是她出家的寺庙所在地,或者是她心灵的某个宁静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现了妓女从红尘到净土的心路历程,以及她对于精神解脱的向往和追求。诗人杨郇伯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出家女性的心灵写照。
记笙歌茂苑,绣锦吴*,京样风流。
夜弛金吾令,正笼纱竟陌,雾暖春柔。
翠蓬阆府移下,花影一天浮。
任画管催更,玉绳挂晓,犹醉西楼。
回头。
事如梦,奈杜牧多情,难忘扬州。
小雨重门闭,但帘花敲句,灯影笼愁。
黛云暗锁妆镜,不是玉娥羞。
怕倦客今宵,凭栏见月怀旧游。
日日春阴,瑞香亭下寒成阵。
凤靴频误踏青期,寂寞墙阴径。
翠被堆床未整。
睡初酣、风篁唤醒。
几多心绪,鹊语难凭,灯花无准。
得酒浇愁,旧愁不去添新病。
吴绫题满断肠词,歌罢何人听。
宝篆香消昼永。
枭馀烟、萧萧鬓影。
出门长啸,白鹭双飞,清江千顷。
与勉夫对坐萧齐,即景漫赋江枫汀树,挂寒云零乱。
天阔谁填莫愁满。
散玉尘千斛,装□柴门,堪笑处、天女多情恨晚。
灞桥丝样柳,恰试鹅黄,笛里东风便吹断。
莫话剡溪船,乘兴归来,早闲了落梅庭院。
爱搀占西园做飞花,又不道春光,
浴水雕翎,眠纱绣羽,天然宜在沧洲。
翠被馀声,凉宵陡顿惊秋。
妖姿不共流年谢,带睡魂、飞上枝头。
任烟波,多少凄凉,分付轻鸥。
金英浓露才收。
误芰荷翻雨,□梦悠悠。
陶令归来,十分芳意谁酬。
惜花长是招花恼,况动人、名字风流。
黯销凝,添得东篱,一段闲愁。
二月江南,乱莺萦揽飞花阵。
今年春苑淡如秋,疏柳闲三径。
尘网么弦待整。
怕离愁、琵琶话醒。
牡丹犹未,杜宇休催,东君归准。
赋笔才悭,故人能写兰成病。
中流独自扣舷歌,空有鱼龙听。
娃馆琴台路永。
定何时、追随帽影。
断崖歌树,蔓草平烟,凭阑俄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