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辨山家,轻云处处遮。
乱峰围拱木,一径入梅花。
草榻依林设,柴门逐水斜。
主人无所事,杯酒送年华。
何处辨山家,轻云处处遮。
乱峰围拱木,一径入梅花。
草榻依林设,柴门逐水斜。
主人无所事,杯酒送年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雅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何处辨山家”,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对山中人家的探寻,轻云的遮掩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之美。接着,“轻云处处遮”不仅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行进中的探索感。
“乱峰围拱木,一径入梅花。”这两句通过“乱峰”与“一径”的对比,展现了山间小路的独特魅力,而“梅花”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清新的气息,仿佛引领着读者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草榻依林设,柴门逐水斜。”进一步描绘了郑君大白云庄的自然和谐之景。草榻与林间的设置,以及柴门随水流倾斜的设计,都体现了主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营造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最后,“主人无所事,杯酒送年华。”将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主人在忙碌之余,以一杯酒来迎接时光的流逝,既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也流露出对岁月静好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爱尔无羁束,云山恣意过。
一身随远岫,孤棹任轻波。
世事关心少,渔家寄宿多。
芦花泊舟处,江月奈人何。
不耻青袍故,尤宜白发新。
心朝玉皇帝,貌似紫阳人。
湘浦眠销日,桃源醉度春。
能文兼证道,庄叟是前身。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
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
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
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
种田东郭傍春陂,万事无情把钓丝。
绿竹放侵行径里,青山常对卷帘时。
纷纷花发门空闭,寂寂莺啼日更迟。
从此别君千万里,白云流水忆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