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山七月似三春,朅咏赓章意倍亲。
恰好清秋此毡室,又逢南国彼诗人。
功称德颂曾何益,吏习民艰要并陈。
节相老来还喜事,为卿特地答筒筠。
塞山七月似三春,朅咏赓章意倍亲。
恰好清秋此毡室,又逢南国彼诗人。
功称德颂曾何益,吏习民艰要并陈。
节相老来还喜事,为卿特地答筒筠。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沈德潜进南巡诗章并所和诗至再叠旧韵赐之(其一)》。诗中描绘了塞山在七月份如同三月春景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对友人沈德潜诗作的赞赏之情,以及对南国诗人的亲切感。诗人在清秋时节,与南国诗人相遇,感慨功名与颂扬无益,更强调了关注官吏习惯与民众疾苦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老节相称,表达对沈德潜的喜悦之情,并以竹筒作为回应,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乾隆皇帝对文学艺术的深厚兴趣和对官员治理的深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尊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塘上何所有,有蒲与荷花。
蒲花难开荷易落,使我叹恨长咨嗟。
鸳鸯戏我后,鸧鸹翔我前。
四顾不见人,泪下如流泉。
浮萍违渌井,寄身沧江渚。
沧江不应竭,是妾命如许。
朝泪洒玉台,夕泪沾罗衾。
采荷得见莲,中复怀苦心。
广筵列肴蔬,好者即美味。
荼蓼有时甘,菘葵有时弃。
严风吹秋林,蕙兰化为草。
于悒今可憎,芳菲故尝好。
行亦私自怜,坐亦私自怜。
愿为天边月,流影玉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