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边词·其二》
《边词·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草长迷青冢,冰消见白台。

汉儿吹角去,羌女打毬来。

牙帐山山卓,雕旗处处开。

诸王分六角,会猎向龙堆。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的景象与生活,充满了浓厚的边塞风情。首句“草长迷青冢,冰消见白台”以青冢和白台为背景,通过草长与冰消的自然变化,营造出边塞特有的荒凉与壮阔之感。青冢可能是指古代帝王或名人的墓冢,而白台则可能是某种地标性建筑,两者在自然的变化中显得更加神秘与庄重。

接着,“汉儿吹角去,羌女打毬来”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边塞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场景。汉儿(汉族人)吹响号角,可能是在进行军事训练或巡逻,而羌女(羌族女性)则参与打毬活动,展现出边疆地区和平共处、文化交融的一面。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体现了作者对边疆和谐共存的向往。

“牙帐山山卓,雕旗处处开”描绘了边防军营的壮观景象。牙帐是古代北方民族用于驻扎的帐篷,这里用来形容军营,显示出边防的严阵以待。而“雕旗”则是装饰有雕饰图案的旗帜,代表着军队的威严与荣耀,处处展开的雕旗更增添了战场的肃穆氛围。

最后,“诸王分六角,会猎向龙堆”点明了边疆地区存在多个政权或部落,他们可能在进行某种形式的联合狩猎或军事演练。龙堆可能是指沙漠中的沙丘,这里用作狩猎或军事演习的地点,既展示了边疆的辽阔与险峻,也暗示了边防的紧张局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民族生活、军事场景以及政治格局,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意,展现了作者对边疆独特魅力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浣溪沙·其十七赠吴中书昂

草阁萧萧对碧山。野翁中夜梦龙颜。

一庭春雨长苔斑。

溪上群鸥堪作伴,林间倦鸟自知还。

怜君两度叩柴关。

(0)

菩萨蛮·其一广陵邸中,题书尾寄闺人

临行耐把归期问。金钱卜信看看近。花事近荼蘼。

当归寄一枝。红衿双燕子。不作传书使。

春梦总无凭。还应梦未曾。

(0)

柳梢青·其三七里滩

莫向江头,问他渔父,谁醉谁醒。

一叶轻船,数声横玉,云树冥冥。狂奴故态堪惊。

垂钓处、寒鸦乱鸣。花落鸥滩,蘋香蟹簖,潮白山青。

(0)

浣溪沙·其七闺情

朱槛移灯拾翠钿,碧纱窗里簟纹圆,薄寒微觉枕痕边。

鸂鶒帐开调凤髓,鹧鸪曲就拨鹍弦,银筝撩我不曾眠。

(0)

纪游五首·其五

兰亭好,箫鼓越中行。

石马古苔南镇庙,卧龙新柳夏王城。流水十分清。

(0)

醉蓬莱.坐韵海楼,为颜鲁公旧址

问南朝多少,朱户雕梁,乱蓬残甓。

此阁巍然,记平原遗迹。

惜赏高云,留欢晴月,好句莓苔碧。

销夜图书,试春帘幕,坐人百尺。

晨鼓初阑,葛巾无事,纵览湖山,盱衡今昔。

鲁国当年,未骂淮西贼。

韵海新翻,镜源初就,慷慨尚书笔。

大节千秋,危楼几代,倚栏长息。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