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读罢怨声声,曾向江边问屈平。
醒还醉,醉还醒,笑指沧浪可濯缨。
离骚读罢怨声声,曾向江边问屈平。
醒还醉,醉还醒,笑指沧浪可濯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阅读《离骚》之后,心中充满怨愤之情,似乎想要找到一个倾听者来分享自己的感受。"曾向江边问屈平"一句,显示出诗人对古代贬官ling南的屈原有着深切的同情和理解,他们都因才华横溢而不被世人所理解。
接下来的"醒还醉,醉还醒"四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忘我之境界。诗人在这个状态中,似乎已经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禅机,笑看红尘,心如止水。
最后,"笑指沧浪可濯缨"一句,则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超脱。他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着奔腾不息的江水,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是那看似汹涌澎湃的大自然,也不足以让心灵产生波动。"濯缨"一词,更增添了一种诗意盎然之美,让人仿佛能听到诗人轻抚琴弦,发出悠扬的音符。
整首诗通过对《离骚》的吟咏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境界,是一首融合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的佳作。
薄雾林花润,微风沙水清。
鸿归心共远,鸥泛眼偏明。
寸禄秋毫累,分阴尺璧轻。
沧浪端可濯,藿食了馀生。
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
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