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题襟同客邸。一树垂杨,两两吟匏寄。
小巷城南三五里。等闲化作盈盈水。
天上秋云吹易碎。送得君归,却问归何计。
燕子楼台斜日里。江南也是消魂地。
往日题襟同客邸。一树垂杨,两两吟匏寄。
小巷城南三五里。等闲化作盈盈水。
天上秋云吹易碎。送得君归,却问归何计。
燕子楼台斜日里。江南也是消魂地。
这首《蝶恋花·送芙初南归二解(其二)》由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江南美景的怀念。
词中以“往日题襟同客邸”开篇,回忆起与友人在异乡共处的日子,通过“一树垂杨,两两吟匏寄”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小巷城南三五里。等闲化作盈盈水”,以小巷和流水为喻,形象地表达了时光流逝、情谊渐淡的感慨。随后,“天上秋云吹易碎。送得君归,却问归何计”,借秋云易散比喻友情的脆弱,以及对友人离去后的不舍与迷茫。最后,“燕子楼台斜日里。江南也是消魂地”,以燕子楼台和斜阳下的江南美景,反衬离别的伤感,暗示即使在美丽的地方,也难以忘怀离别的痛苦。
整首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君不见青天之月,三五缺,三五满。
惟有别离愁,千秋万古何时断。
忆昨郎远行,城南柳飞絮。
迢迢出居延,匹马随都护。
今年得郎书,犹在天山戍。
黄河入大荒,白草迷归路。
夏日青无光,胡风起朝暮。
不若路旁尘,随郎马蹄去。
妾居但守节,郎去当封侯。
昔为白门燕,双栖江上楼。
今作陇头水,呜咽东西流。
时凭万里梦,夜到西梁州。
三十六部犹未灭,良人那得朝金阙。
可怜池上紫鸳鸯,白头生死不相忘。
白洋十月行人苦,北风簸浪鱼龙舞。
黑洋六月南风回,海客椎牛赛彭祖。
使者迢迢入帝畿,连艘夜发迅如飞。
六鳌尚戴三山起,一鹤初从万里归。
张仪虽困犹存舌,置酒都门歌激烈。
丈夫得官贵少年,腐儒穷经空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