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秋千红索,白云春静青山。
人醉忽焉兀兀,鸟啼何以关关。
绿树秋千红索,白云春静青山。
人醉忽焉兀兀,鸟啼何以关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田园画卷。首句“绿树秋千红索”以绿树为背景,秋千悬挂其间,红索点缀其中,色彩对比鲜明,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不失和谐的景象。接着,“白云春静青山”一句,将画面拉远,白云飘渺,青山静谧,春意盎然,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后两句“人醉忽焉兀兀,鸟啼何以关关”,则从动态角度描绘了人物与自然的互动。人因美景而醉,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陶醉;鸟儿的啼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回应,也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这里的“兀兀”和“关关”分别形容人的醉态和鸟鸣的和谐,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人物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美学特征。
谁穿石窦彻瑶空,绝胜吾儒一亩宫。
纵使风云来蔽塞,此心原自与天通。
湘中应中古道场,复有峨眉道人住。
昔日三生藏里来,今朝十二峰前去。
杖锡飘然别故人,笑望梅花理征路。
我曾问公五宗派,电扫群生小见解。
直指万法无尽身,坐觉灵光满沙界。
辨舌横放倾天河,峥嵘整顿禅宗坏。
吁嗟我生在儒门,儒门大业无人论。
滔滔姑想天之下,衣冠满目如云屯。
焚香再拜愿圣主,一统三教清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