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透玲珑,明标内外空。
意为身口本,法离有无中。
是日閒成陟,三春景不穷。
问予喜何在,阿那麦芃芃。
八面透玲珑,明标内外空。
意为身口本,法离有无中。
是日閒成陟,三春景不穷。
问予喜何在,阿那麦芃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玉峰塔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八面透玲珑,明标内外空",开篇即以“玲珑”二字,形象地描绘出玉峰塔的通透与精巧,仿佛能透视内外,引人遐想。"明标内外空"则进一步强调了塔身的透明与空灵,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深远。
"意为身口本,法离有无中",这两句转而探讨内在精神层面,将人的意识、言语和行为视为一体,强调了身心合一的重要性。"法离有无中"则体现了佛学中的中道思想,即在有与无之间寻求平衡,不偏不倚,达到内心的和谐与自由。
"是日閒成陟,三春景不穷",描述了诗人悠闲地攀登的过程,以及沿途欣赏到的春天美景。"閒成陟"生动地表现了在闲适的状态下登高望远的情境,"三春景不穷"则赞美了春天景色的丰富与无穷,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赞叹。
"问予喜何在,阿那麦芃芃",最后两句以问答的形式收尾,诗人自问为何感到快乐,答案似乎在于眼前的生机勃勃、麦田繁茂的景象之中。"阿那麦芃芃"描绘了一片麦田生长旺盛的景象,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周君金锡姿,煅炼承趋庭。
靖江辅以立,武昌翼以行。
工曹仗涵煦,兰玉播休声。
教子听鹿鸣,云端高鶱腾。
知君不出家,岿然四教成。
父母称其孝,友弟称其兄。
崚嶒邓林树,皎洁昆山珩。
古学贵践实,今人多近名。
至尊惟道德,轩冕铢尘轻。
遥知勤秉铎,乐育鲁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