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琵琶恨转浓,恩情犹自胜深宫。
他家待买长门赋,不为无金与画工。
马上琵琶恨转浓,恩情犹自胜深宫。
他家待买长门赋,不为无金与画工。
这首诗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悲剧,通过对比昭君与宫中女子的命运,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首句“马上琵琶恨转浓”,生动地描绘了昭君在马背上弹奏琵琶的情景,琵琶声中蕴含着深深的哀怨和无奈,暗示了她被迫远离家乡、远嫁异域的痛苦心情。这里的“恨”字,不仅指出了昭君个人的情感,也暗含了对当时政治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对命运不公的愤慨。
次句“恩情犹自胜深宫”,将昭君与深宫中的女子进行对比,强调了昭君虽然远离皇宫,但她的感情生活却可能比那些深陷宫廷斗争、失去自由的女子更为丰富和真实。这句诗巧妙地揭示了宫廷生活的虚伪和残酷,以及昭君作为个体生命所拥有的情感价值。
后两句“他家待买长门赋,不为无金与画工”,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长门赋是汉武帝时期陈皇后被废后,司马相如所作的一篇表达哀怨之情的文章。这里借用了这个典故,暗示昭君若能像陈皇后那样得到文人墨客的同情和帮助,或许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不为无金与画工”一句,又巧妙地揭示了即使昭君拥有才华和美貌,但在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个人的努力往往难以对抗命运的安排,凸显了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弱势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悲惨和不公,以及对个人情感价值的忽视。昭君的形象成为了超越时空的象征,代表了所有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挣扎求生的女性形象。
兄主两山,无顷刻暇。踆踆走俗,类古普化。
人始不识,睢盱猜讶。徐察情真,有朴无诈。
翕然同声,真本色者。未几废宇,耽耽大厦。
昔瓶无粟,今廪多稼。松弯易地,筋力已谢。
犹命肩舆,日谒百舍。车殆马烦,途远将夜。
一身破甑,万事飘瓦。追惟何及,抚事悲吒。
飞书别我,历举昔话。云何良友,天不少借。
一香永诀,老泪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