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阑干绕曲池,株株杨柳倒垂丝。
水心亭上钩帘坐,鱼唼残花口动时。
青石阑干绕曲池,株株杨柳倒垂丝。
水心亭上钩帘坐,鱼唼残花口动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江南水乡春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青石栏杆围绕着弯曲池塘的画面,池塘边株株杨柳垂下轻柔的枝条,仿佛在与水面轻语。水心亭上,诗人独自坐于帘后,享受着这份静谧与悠闲。此时,池中的鱼儿正欢快地游弋,偶尔张开嘴巴,似乎在品尝着残花的甜美。
整首诗通过“青石阑干”、“曲池”、“杨柳倒垂丝”、“水心亭”、“钩帘坐”、“鱼唼残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既具静态美,又不失动态感,展现出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美景。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审美追求。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沈。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海客有逐臭,梦人或忘妻。
单虑溺一往,岂伊智不齐。
蓄积偶违众,群起相诃诋。
谁知一世事,各各行若迷。
化人斡真宰,无力能提撕。
作法笑姬旦,多言小宣尼。
积穷有难喻,况乃形气睽。
惟当托庄诞,俯仰同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