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其七》
《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其七》全文
明 / 徐熥   形式: 古风

扰攘烽烟何太急,四海纷纷飞羽檄。

但见纵横戎马多,何处哀鸣鸿雁集。

书生徒抱杞人忧,中宵起舞空悲泣。

呜呼七歌兮歌已终,黄昏旷野凄寒风。

(0)
鉴赏

这首诗《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其七)》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通过描绘烽火连天、战乱频繁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扰攘烽烟何太急”,开篇即以“扰攘”形容战事的纷乱,“烽烟”象征战火,一个“急”字,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紧迫与紧张气氛。接下来“四海纷纷飞羽檄”,进一步描绘了战报频传、四方震动的场景,羽檄是古代紧急文书的代称,此处形象地表现了战争消息的迅速传播。

“但见纵横戎马多,何处哀鸣鸿雁集”两句,通过对比,一方面展现战场上的残酷与血腥——“纵横戎马多”,另一方面则反衬出和平世界的宁静与美好——“哀鸣鸿雁集”。鸿雁通常被视为和平与和谐的象征,它们的哀鸣与战场上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感慨与忧虑。

“书生徒抱杞人忧,中宵起舞空悲泣”两句,诗人自比为“书生”,表达了自己虽无力直接参与战斗,却因担忧国家安危而夜不能寐,只能在心中默默哭泣的无奈与痛苦。这里运用了“杞人忧天”的典故,增强了情感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呜呼七歌兮歌已终,黄昏旷野凄寒风”两句,以感叹结束全诗。诗人通过“七歌”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向往,当歌声消散,黄昏时分的旷野上,只留下凄凉的寒风,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描述,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综上所述,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介绍
徐熥

徐熥
朝代:明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猜你喜欢

留别杜生

樵川旅思久应残,未去遥知别事难。

渐有岁时生远梦,乍无朝夕共清欢。

山莺劝酒宜深听,春柳如人不忍看。

更尽须臾携手处,溪流正涨月光寒。

(0)

三月三十日

夕风朝雨送行尘,行未成行过一春。

绿酒散为杨柳怨,红颜销得海棠嗔。

匆匆马首还车隙,历历山前更水滨。

啼鸟数声三叠唱,明年今日对何人。

(0)

古诗

东家善枕席,西家供织作。

东家喜月上,西家忧日落。

日月同在天,忧喜一何殊。

借问东家女,妾有何不如。

(0)

送洪献吉还真州

秣陵还泊岸,瓜步又乘潮。

离情似新月,明夜胜今宵。

(0)

送孙子长

国子先生较广文,高名无地不归君。

长安难得官如水,只合题书寄白云。

(0)

鹫峰寺寄友人

水漫长桥深复深,寺门花密柳阴阴。

寻余只在莺声里,不听莺声何处寻。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