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三山姚志学知临川县得美字》
《送三山姚志学知临川县得美字》全文
明 / 黄仲昭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禁钟催尽铜龙水,银蟾半坠鸦声起。

有客承恩出帝城,紫陌东风嘶騄駬。

锦筵祖饯百花前,金尊绿酒香浮蚁。

酒阑上马不可留,目断双凫碧云里。

瑶琴到日奏阳春,散作弦歌环百里。

桑麻随处蔼晴云,桃李满城簇香绮。

汝川之水千尺深,知君惠泽亦如此。

他年青史传循良,中牟善政宁专美。

(0)
鉴赏

这首明代黄仲昭的《送三山姚志学知临川县得美字》描绘了送别官员赴任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与对地方治理的期待。

首句“禁钟催尽铜龙水”,以“禁钟”和“铜龙水”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略带离别的氛围,铜龙水可能是指皇宫中的流水,禁钟则是宫中报时的钟声,暗示时间的紧迫和离别的临近。接着“银蟾半坠鸦声起”,以月亮逐渐西沉、乌鸦啼叫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离别的凄凉。

“有客承恩出帝城,紫陌东风嘶騄駬”两句,写出了友人带着皇上的恩赐离开京城,踏上前往临川县的旅程。紫陌指的是京城外的道路,东风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騄駬是骏马的名字,这里用来形容友人的坐骑,表现了友人出行的气派与速度。

“锦筵祖饯百花前,金尊绿酒香浮蚁”描绘了在百花盛开的美景中,为友人举行盛大的欢送宴会,金杯中斟满了绿色的美酒,香气四溢。这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预示着友人未来生活将充满美好与希望。

“酒阑上马不可留,目断双凫碧云里”表达了宴会结束,友人即将上马启程,依依不舍之情难以割舍。目断双凫碧云里,用双凫(鸭子)比喻友人远去的身影,碧云则象征着远方的天空,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瑶琴到日奏阳春,散作弦歌环百里”想象友人到达新任地后,会用瑶琴演奏美妙的乐曲,其音韵将飘散在方圆百里的土地上,寓意友人的才华与美德将惠及四方。

“桑麻随处蔼晴云,桃李满城簇香绮”描绘了友人治理下的地方,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桑麻茂盛,晴空如洗;桃李花开,香气扑鼻,展现出一幅繁荣富庶、生机勃勃的图景。

“汝川之水千尺深,知君惠泽亦如此”以汝川之水的深广来比喻友人的恩泽深厚,表达了对友人治理能力的高度肯定。

最后,“他年青史传循良,中牟善政宁专美”寄予了对友人未来政绩的期许,希望友人在治理地方时能留下美名,成为后世传颂的贤良官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寄托了对友人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对地方治理的深切关注与期待。

作者介绍

黄仲昭
朝代:明

(1435—1508)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猜你喜欢

卜算子·其一题吴晋斋廷康梅里草堂图

浅浅玉池波,点点苍苔雪。

澹澹轻烟恻恻风,香在濛濛月。

寂寂旧时春,渺渺谁家笛。

曲曲栏干楚楚人,无奈依依别。

(0)

鬲溪梅令.题陈秋谷丙绶画溪渔父图

卖鱼换酒对嫦娥。且高歌。约略藕花稀处、冷萤多。

采莲人去么。两三村落水如罗。柳婆娑。

若是一秋风雨、著烟蓑。认他张志和。

(0)

念奴娇·其二题查青华人渶龙灵石图

孤峰瘦立,问飞来何处,离奇倔强。

料得巨灵开华岳,削落芙蓉一丈。

太守遗珍,元章新契,庭院供幽赏。

博炉香袅,冷烟吹活仙掌。

堪讶剔透玲珑,嵚崎夭矫,无一平庸相。

此是庐山真面目,妙手传神依样。

碧髓常腥,苍鳞自动,势欲飞腾上。

海天风雨,恐随云气来往。

(0)

浪淘沙.题黄杏帘广文《漓江归棹图》,即送还里

一棹许湾春。旧里情亲。金萱花下彩衣新。

空阻陡门三十六,无计留宾。蕙帐隔吟身。

鹤怨频闻。北山原有去来云。

明日片帆江汉上,我亦归人。

(0)

浣溪沙.乙未冬偶过北兰寺

旧隐西陂迹已陈。尚留诗屋寄云门。

梵钟声里几晨昏。

物外山含无尽意,定中僧笑傥来人。

烟波何处问迷津。

(0)

声声慢·其二偶检旧簏,得刘芙初词笺有云"更天际阑干,断无人处,撩上几丝柳"为之参叹

香残镂管,泪浥琼笺,无端梦醒槐柯。

少别千年,匆匆岁月飞梭。

柳丝断魂在否,漫凄凉、拥鼻吟哦。

凝望久,只栏干天际,遥隔云波。

忆昔东华游倦,几留欢绛蜡,买醉红螺。

恨入骚辞,依然兰畹愁多。

而今玉楼赋就,比人间哀乐如何。

子夜曲,但挥弦、弹作怨歌。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