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老竹饱霜雪,圆如赤琼劲如铁。
摩挲碧藓生秋香,尚带湘娥泪痕血。
梧溪老人人中龙,一朝入手誇奇逢。
截作渔家紫玉管,学得丹山双凤鸣雌雄。
年来移家东海峤,眼前独恨知音少。
相逢海上春山光,慨然掷赠开怀抱。
老人渴饮酒一瓢,醉披谪仙宫锦袍。
乘舟即泛大江涛,起坐篷窗吹此箫。
海天月白云寥寥,起舞水底百尺之潜蛟。
恍若东坡夜游赤壁下,草木振动山崩摇。
老人老人真不俗,馀子焉能继高躅。
十年海上居绝尘,门对苍烟秋一幅。
既不肯掉舌下七十城,又不屑折腰为五斗粟。
但知吹箫醉酒学神仙,此乐平生无不足。
湘江老竹饱霜雪,圆如赤琼劲如铁。
摩挲碧藓生秋香,尚带湘娥泪痕血。
梧溪老人人中龙,一朝入手誇奇逢。
截作渔家紫玉管,学得丹山双凤鸣雌雄。
年来移家东海峤,眼前独恨知音少。
相逢海上春山光,慨然掷赠开怀抱。
老人渴饮酒一瓢,醉披谪仙宫锦袍。
乘舟即泛大江涛,起坐篷窗吹此箫。
海天月白云寥寥,起舞水底百尺之潜蛟。
恍若东坡夜游赤壁下,草木振动山崩摇。
老人老人真不俗,馀子焉能继高躅。
十年海上居绝尘,门对苍烟秋一幅。
既不肯掉舌下七十城,又不屑折腰为五斗粟。
但知吹箫醉酒学神仙,此乐平生无不足。
这首《紫箫歌为贝廷珍赋》由明代诗人陶振所作,通过描绘湘江老竹、梧溪老人与紫玉管的故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追求,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首先,诗中的“湘江老竹”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历经霜雪而依旧圆润如赤琼,坚劲如铁,寓意着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赞美。接着,“碧藓生秋香”和“湘娥泪痕血”则赋予了竹子以生命和情感,展现出一种深沉的诗意美。
梧溪老人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物的憧憬。他“一朝入手夸奇逢”,将老竹截作紫玉管,学得双凤鸣,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艺,更寓意着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老人的这一行为,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艺术创造的热爱。
诗中提到老人“移家东海峤”,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生活的向往。在海上春山的背景下,老人与诗人相逢,赠予紫箫,传递了友谊与理解的力量。这一场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人与人之间超越物质的深刻连接。
最后,老人的形象被进一步深化,他“渴饮酒一瓢,醉披谪仙宫锦袍”,展现了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乘舟泛江,吹箫起舞,与海天月白云共舞,仿佛置身于苏轼《赤壁赋》的意境之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紫箫这一媒介,传达了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由、美好的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