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雨还欣值快晴,兰舟适可泛昆明。
罥烟柳线千条倚,照水花光两岸迎。
快雨还欣值快晴,兰舟适可泛昆明。
罥烟柳线千条倚,照水花光两岸迎。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天晴,湖面上泛舟的愉悦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快雨之后的清新与快晴的明媚,以及在昆明湖上乘着兰舟游弋的情景。
首句“快雨还欣值快晴”,开篇即点明了雨过天晴的美好时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天气变化的喜爱和欣喜之情。“快雨”与“快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雨后的清爽与晴空的明媚。
次句“兰舟适可泛昆明”,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湖面泛舟的画面。昆明湖作为背景,为整个场景增添了自然之美。兰舟轻盈地划破水面,与昆明湖的宁静和谐相映成趣。
接着,“罥烟柳线千条倚”,描绘了湖边垂柳的形态。柳丝如同烟雾般轻柔,千条万缕地依附在岸边,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诗意的氛围。这一句通过视觉形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照水花光两岸迎”,则将视线转向湖面,描绘了花朵倒映在水中的美丽景象。两岸的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与湖面的波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后昆明湖畔的美景,以及乘舟游湖的闲适心情,充满了生活的诗意和自然的韵味。
金篆方圆一寸馀,可怜银艾未思渠。
不知夫子将心印,印破人间万卷书。
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风吹黄埃起,落日驱征车。
何代此开国,封疆百里馀。
古今不相待,朝市无常居。
昔人城邑中,今变为丘墟。
昔人墓田中,今化为里闾。
废兴相催迫,日月互居诸。
世变无遗风,焉能知其初。
行人千载后,怀古空踌躇。
山上巴子城,山下巴江水。
中有穷独人,强名为刺史。
时时窃自哂,刺史岂如是。
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
莓苔翳冠带,雾雨霾楼雉。
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
回头望南浦,亦在烟波里。
而我复何嗟,夫君犹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