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客问谣俗,旧传今自如。
材难知骥马,味美赛河鱼。
塞水移民久,川防动众初。
北人虽异论,时议或非疏。
愧客问谣俗,旧传今自如。
材难知骥马,味美赛河鱼。
塞水移民久,川防动众初。
北人虽异论,时议或非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还自河北应客》。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回答别人的询问,谈论到一些民间的传说和现实的情况。
“愧客问谣俗,旧传今自如。”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对自己身份的好奇和议论持有一种自嘲的态度。这里的“客”指的是王安石本人,他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被人们所关注和讨论。而“愧”字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关注感到有些羞涩或者是无奈。
“材难知骥马,味美赛河鱼。”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能的自信。骥马乃是千里马的代称,意味着极高的评价;而“河鱼”则象征着美味鲜嫩。这两句话强调了诗人的才华和能力,就如同难以寻觅的良马和美味的河鱼一样珍贵。
“塞水移民久,川防动众初。” 这两句描写的是边疆地区的情况。塞水指的是边疆地区的河流,而“移民”则暗示着这些地区的人口可能有所变迁。而“川防”则是指对河川的防护工作,“动众初”意味着这种防护工作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
“北人虽异论,时议或非疏。”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不同观点的接受态度。尽管来自北方的人们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评论,但诗人认为这些意见并不都是不重要或者是不值得考虑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王安石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社会、民间传说以及边疆地区实际情况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处理不同声音和意见时所展现出的宽广胸襟和深刻见解。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良冶动时为哲匠,巨川济了作虚舟。
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
遥爱翩翩双紫凤,入同官署出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