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阜荒荒古木稠,南徐江水送行舟。
河山已带中原色,风雨今为北道愁。
高阜荒荒古木稠,南徐江水送行舟。
河山已带中原色,风雨今为北道愁。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丹阳道中作》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高阜荒荒古木稠”写出了道路两旁的景象,古老的树木丛生,山丘显得荒凉而寂静。"南徐江水送行舟"则点出诗人正乘船沿江而行,江水似乎在默默陪伴并带走他的离愁。
接下来,“河山已带中原色”暗示了诗人所处之地与中原地区的历史联系,可能暗指战乱后的江山残破,或者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一句“风雨今为北道愁”,通过风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和内心深处的忧虑,这种愁绪源于风雨兼程的北上之路,也可能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借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的孤寂与对时局的感慨,展现了明朝文人墨客的旅途情怀。
畅飞畅舞气流芳。追念三五大绮黄。去失有。
时可行。去来同时此未央。时冉冉。近桑榆。
但当饮酒为欢娱。衰老逝。有何期。
多忧耿耿内怀思。渊池广。鱼独希。
愿得黄浦众所依。恩感人。世无比。
悲歌且舞无极已。
漼如叶落树,邈若雨绝天。
雨绝有归云,叶落何时连。
山气冒冈岭,长风鼓松柏。
堂虚闻鸟声,室暗如日夕。
昼愁奄逮昏,夜思忽终昔。
展转独悲穷,泣下沾枕席。
人居天地间,飘若远行客。
先后讵能几,谁能弊金石。
日月隆光,克鉴天聪。三后临朝,二八登庸。
升我俊髦,黜彼顽凶。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仁风广被,玄化潜通。幸遭盛明,睹此时雍。
栖迟衡门,唯志所从。出处殊涂,俯仰异容。
瞻叹古烈,思迈高踪。嘉此箕山,忽彼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