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屋三间不自聊,西风篱落草萧萧。
图书满座嗟撩乱,车马何人问寂寥。
四壁秋声连蟋蟀,一枝寒雨共鹪鹩。
欲知环堵家家乐,愿见兵戈处处销。
破屋三间不自聊,西风篱落草萧萧。
图书满座嗟撩乱,车马何人问寂寥。
四壁秋声连蟋蟀,一枝寒雨共鹪鹩。
欲知环堵家家乐,愿见兵戈处处销。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蓝智的《破屋(其二)》描绘了一幅清贫而宁静的画面。首句“破屋三间不自聊”,以简朴的笔触勾勒出主人公居住环境的破败,流露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西风篱落草萧萧"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凉气氛,篱笆边的草木在西风中摇曳,发出萧瑟之声。
“图书满座嗟撩乱”,诗人借书来寄托精神追求,然而书籍散乱,反映出生活的动荡和内心的纷扰。“车马何人问寂寥”则表达了对往昔热闹生活的怀念,以及现实中无人关心的寂寥。接下来,“四壁秋声连蟋蟀,一枝寒雨共鹪鹩”通过自然景象,寓言般地传达出诗人与世隔绝、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秋虫鸣叫与寒雨声交织,更显凄冷。
最后两句“欲知环堵家家乐,愿见兵戈处处销”,诗人期盼普天之下都能享受到安宁的家庭生活,渴望战争的结束,和平的到来。这不仅是个人的愿望,也是对社会安定的深深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江上斜阳不到屋,屋后梧桐晚逾绿。
梧桐绿照病者衣,拂面乍有东风低。
低风渐高梧叶颤,上有黄鹂一双啭。
黄鹂爱梧不爱风,似与病者心性同。
东风未归春已倦,芳草青山各含怨。
东风欲去花渐稀,明朝当换白袷衣。
春蚕抱寸茧,秋萤耀寒芒。
微物亦自爱,安知有八荒?
与子论诗理,令予心低昂。
新妇坐车中,绰约时世妆。
搴帏致窈窕,内志折其刚。
亦有武健士,百战身倔强。
挫以和平气,敛袂走且僵。
得感外旋惑,谓存中已亡。
不见鍊丹客,婴姹交元黄。太精监内景,百劫任所?。
沈心于九渊,冥极斯骤光。
矞云丽五色,骖凤云中翔。
掌上骊龙珠,灿如明月珰。
下烛人间世,历历辨沧桑。
会于逍遥游,归于无何乡。
不识六合气,何论圣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