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楼雉堞压层云,笳鼓声高隔岸闻。
绿醑有情酬菊节,黄庭无意博鹅群。
东来海屿三峰出,北转池塘一径分。
老兴婆娑真不浅,年年此会欲烦君。
山楼雉堞压层云,笳鼓声高隔岸闻。
绿醑有情酬菊节,黄庭无意博鹅群。
东来海屿三峰出,北转池塘一径分。
老兴婆娑真不浅,年年此会欲烦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楼、雉堞、云层、笳鼓、绿醑、黄庭、海屿、池塘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首句“山楼雉堞压层云”,以山楼和雉堞作为主体,将它们置于层层云雾之中,既突出了建筑的雄伟,又赋予了环境的神秘感。接下来,“笳鼓声高隔岸闻”一句,通过远处传来的笳鼓之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仿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遥远而又热烈的气氛。
“绿醑有情酬菊节,黄庭无意博鹅群”两句,将酒与菊花、道家内丹与鹅群巧妙结合,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其超然物外的情怀。绿醑(美酒)与菊花相映成趣,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黄庭(道家修炼之地)与鹅群的对比,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东来海屿三峰出,北转池塘一径分”描绘了海岛上三座山峰的崛起,以及池塘边小径的蜿蜒,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地理景象,也隐含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最后,“老兴婆娑真不浅,年年此会欲烦君”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相聚时光的珍视。通过“老兴”二字,透露出诗人虽已年长,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与活力;“婆娑”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舞动的身影,充满了生命力与乐趣。诗人希望每年都能与朋友相聚,共享这份欢愉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和谐共生、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令人回味无穷。
三月花已休,闲来羡丛薄。
河回地势偏,雨入滩声恶。
绿草旋抽心,青梅犹带萼。
主人归未归,谁省曾游乐。
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肠。
隔棺三寸地,如在万里乡。
嚎呼不闻声,饮食空置傍。
昔时忧我寒,缝衣纫线长。
线长必絮厚,要与风霜当。
又每恐我饥,羹臛自调尝。
此身内外间,莫得顷刻忘。
举衣不忍著,举箸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西轩无落晖,所赖西庭竹。
竹间有古叶,竹上有繁绿。
夜雨一洗梢,朝阳似晞沐。
焚香爱此心,自不同诸俗。
望望佳人来,未来云已暮。
当时千里恨,不独看云故。
何此启虚堂,定知吟秀句。
还会古人心,古人非特赋。
郊郭山林有美处,皆为释子所栖托。
高闲不与时俗侵,寂静岂唯鱼鸟乐。
朝望平田插稻苗,暮看西村收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