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中吴越不为赊,止隔涛江便一涯。
台沼赐湖非俗地,蓬瀛标阁属仙家。
僧居壁古多留句,吏事庭虚只放衙。
胜绝东方无复道,当年元相有诗誇。
望中吴越不为赊,止隔涛江便一涯。
台沼赐湖非俗地,蓬瀛标阁属仙家。
僧居壁古多留句,吏事庭虚只放衙。
胜绝东方无复道,当年元相有诗誇。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程给事郡斋所见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环境的赞美。首联“望中吴越不为赊,止隔涛江便一涯”以开阔的视野描绘了吴越之地与涛江之间的距离仿佛近在咫尺,又似乎遥不可及,营造了一种既亲近又遥远的意境。颔联“台沼赐湖非俗地,蓬瀛标阁属仙家”则将目光转向了郡斋周围的景观,无论是人工修建的台沼,还是自然形成的赐湖,都非同凡响,仿佛是仙境中的楼阁,充满了神秘与高雅的气息。颈联“僧居壁古多留句,吏事庭虚只放衙”则转而描写郡斋内的人文氛围,古老的僧舍墙壁上留下了众多诗文,官署的庭院空旷宁静,只有官员退朝后的片刻清闲。尾联“胜绝东方无复道,当年元相有诗誇”总结全诗,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名相的敬仰,认为这样的美景与风雅之事在东方已无出其右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的独特理解。
渺平沙、莽莽海风吹,一寒气崔嵬。
耿长天欲压,河流不动,云湿如灰。
帝敕冰花剪刻,飞瑞上燕台。
马上行人笑,万玉堆豗。
滉漾天街晴昼,料酒楼歌馆,都是春回。
喜丰年有象,贺表四方来。
仗下貂裘茸帽,拥千官、齐上紫金杯。
明朝起,江南驿使,来进宫梅。
少年场屋心,富贵轻秋毫。
如何此偪仄,晚作空山逃。
世方驰逐好,我独儒书豪。
宁甘往教远,不肯十上劳。
尚持鹍鸡弦,自爱凤尾槽。
纷然凉州曲,谁赏郁轮袍。
取之众弃中,君眼亦已高。
惜哉君更穷,相看两萧骚。
我携二三子,行此白玉湾。
案头左章集,古语留人间。
我昔识此士,风雨满空山。
忧愁送日月,不复记容颜。
自从一别来,乃此再见悭。
为客使同邑,造物何其儇。
岂无城府意,乘马忽复班。
还能顾寂寞,山路披荒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