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兵出仅三旬,便欲修文格远人。
图蔓可堪师已老,涤瑕当与俗更新。
舞干止杀知何日,卖剑归耕要及春。
但得锄耰遍原野,饭藜何惜一身贫。
古来兵出仅三旬,便欲修文格远人。
图蔓可堪师已老,涤瑕当与俗更新。
舞干止杀知何日,卖剑归耕要及春。
但得锄耰遍原野,饭藜何惜一身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期待。首句“古来兵出仅三旬”,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历史上战争的短暂与频繁,暗示了和平的难得。接着,“便欲修文格远人”则提出通过文化教育来影响和引导人们,追求更和谐的社会秩序。
“图蔓可堪师已老,涤瑕当与俗更新”两句,表达了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担忧,同时也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决心。这里“图蔓”可能指图谋不轨之事,“师已老”暗示了需要新的领导或方法来引领变革,“涤瑕”意味着清除社会的污点,而“俗更新”则是倡导社会风气的革新。
“舞干止杀知何日,卖剑归耕要及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结束战争、实现和平的渴望,以及向往回归田园生活的理想。其中,“舞干”可能象征着战争的结束,而“卖剑归耕”则体现了从暴力到和平、从城市到乡村的生活转变。
最后,“但得锄耰遍原野,饭藜何惜一身贫”表达了诗人对普遍耕作、自给自足生活的向往,即使生活贫困也在所不惜。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对精神自由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社会变革的思考,以及对和平、文化教育、社会风气改善和回归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城市与乡村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拍手阑干外。想回头、人非物是,不知何世。
万事情知都是梦,聊复推迁梦里。
也幻出、云山烟水。
白白红红虽褪尽,尽倡条、浪蕊皆春意。
时可醉,醉扶起。瀛洲旧说神仙地。
奈江南、猿啼鹤唳,怨怀如此。
三五阿婆涂抹遍,多少残樱剩李。
又过雨、亭皋初霁。
惭愧故人相问讯,但一回、一见苍颜耳。
谁念我,鹪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