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钝犹根性,无缘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识,轻浮力不任。
大乘通语默,稽古便知今。
利钝犹根性,无缘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识,轻浮力不任。
大乘通语默,稽古便知今。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逍遥咏》。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探讨人生态度、修养和智慧的诗句。
“利钝犹根性,无缘枉用心。”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在品质与外界因缘关系的思考。"利钝犹根性"意味着个人的能力或才华如同锋利与钝拙一样,都是由其本性的差异所决定;"无缘枉用心"则表明没有实际的联系和意义时,不应该白费心思去做无谓的努力。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这里作者提出了对待事物态度的看法。"邪求皆是相"可能是在说那些不正当、错误的追求最终都会导向同一结果,即失败或迷失;而"正定理玄深"则表明正确和坚定的原则会带来深远且神秘的意义。
“巧拙高含识,轻浮力不任。”这两句话进一步探讨了能力与态度的问题。"巧拙高含识"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聪明或愚钝,其实都蕴藏着更深层次的智慧;而"轻浮力不任"则告诫我们不要被表面的力量所迷惑,因为真正的能力是不能仅凭外在表现来评判。
“大乘通语默,稽古便知今。”这两句话似乎是在讨论学习和理解的方法。"大乘通语默"可能意味着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智慧往往是不言而喻的,是通过沉默和内省来实现的;而"稽古便知今"则表明通过研究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
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智慧的探讨,提醒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同时也强调了内在修养和深层次智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