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危城耸,流霞覆古垣。
山溪何必问,风月祗堪言。
时有寒鸦集,而无枥马喧。
可知历数在,谁复解谋孙。
极目危城耸,流霞覆古垣。
山溪何必问,风月祗堪言。
时有寒鸦集,而无枥马喧。
可知历数在,谁复解谋孙。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又苍凉的古城景象。首句“极目危城耸”以“危城”二字点明了古城的险峻与沧桑,仿佛让人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与变迁。接着,“流霞覆古垣”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夕阳映照下的城墙比作流霞,既展现了夕阳的美丽,也暗示了古城的古老与辉煌。
“山溪何必问,风月祗堪言”,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山间溪流,无需询问其源头与流向,只需沉浸于眼前的宁静与美好;而风月,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们见证了古城的兴衰,也成为了诗人抒发内心情感的媒介。
“时有寒鸦集,而无枥马喧”,通过对比寒鸦的寂静与枥马的喧嚣,进一步渲染了古城的静谧与荒凉。寒鸦的聚集,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而枥马的消失,则暗示了往昔繁华的不再。这一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也深化了主题。
最后,“可知历数在,谁复解谋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与对未来的期待。历数在,意味着历史的规律与传承仍在,但谁能理解并引领未来的方向呢?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疑问,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城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实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好奇与期待,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人生有酒即佳辰,忽忽园林已暮春。
雨后落花浑帖砌,风前飞絮欲沾人。
我如放浪陶彭泽,公是风流贺季真。
伊水崧云在何处,旧衣犹有洛阳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