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自谤如来,何因得辩才。
和风三二月,花发为谁开。
即自谤如来,何因得辩才。
和风三二月,花发为谁开。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四部分,名为“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诗中以佛教的视角探讨了自我认知与智慧的关系。"即自谤如来",意指即使否定自己的佛性,也如同贬低佛陀般,暗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时可能经历的自我否定阶段。"何因得辩才"则表达了对获得智慧和辩论能力的疑问,暗示了智慧并非仅靠言辞辩论所能获得,而是需要内在的领悟。
"和风三二月,花发为谁开",诗人借春风和花开的景象,寓意佛法的普遍性和无常,花朵虽美,却不知为谁而绽放,暗示了佛法的无我之境,一切显现皆为因缘和合,并非为某个人或特定目的而存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引导读者思考自我与真理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内在的觉悟而非外在的辩论来寻求真知。
爱景人方乐,同雪候稍愆。
徒闻周雅什,愿赋朔风篇。
欲俟千箱庆,须资六出妍。
咏留飞絮后,歌唱落梅前。
庭树思琼蕊,妆楼认粉绵。
瑞邀盈尺日,丰待两岐年。
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
映书孤志业,披氅阻神仙。
几向霜阶步,频将月幌褰。
玉京应已足,白屋但颙然。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
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