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生北堂,朝见夕已萎。
慈乌返故巢,鸣声一何哀。
感此时物喧,悠然动遐思。
况当慈母没,缅怀耿嗟咨。
赤子将入井,安能悟乖离。
营营愿襁褓,依依眷孩提。
周全乳哺艰,三年免于怀。
宵缝念儿寒,晨炊畏儿饥。
游子日已远,母心增伤悲。
殷勤二十载,为子有室家。
奈何白日晚,流光忽西驰。
明月照高楼,疏棂起凉飔。
徬徨中夜长,俯叹泪交颐。
慨彼泉下人,相见未有期。
萱草生北堂,朝见夕已萎。
慈乌返故巢,鸣声一何哀。
感此时物喧,悠然动遐思。
况当慈母没,缅怀耿嗟咨。
赤子将入井,安能悟乖离。
营营愿襁褓,依依眷孩提。
周全乳哺艰,三年免于怀。
宵缝念儿寒,晨炊畏儿饥。
游子日已远,母心增伤悲。
殷勤二十载,为子有室家。
奈何白日晚,流光忽西驰。
明月照高楼,疏棂起凉飔。
徬徨中夜长,俯叹泪交颐。
慨彼泉下人,相见未有期。
这首诗名为《怀恩楼为王宗勋赋》,是明代诗人张宁所作。诗中以萱草和慈乌的形象开篇,借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萱草象征着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慈乌则代表了子女对母亲的依恋与哀思。通过“萱草生北堂,朝见夕已萎”和“慈乌返故巢,鸣声一何哀”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母亲早逝的深切哀痛。
接着,诗人通过“感此时物喧,悠然动遐思”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况当慈母没,缅怀耿嗟咨”一句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失去母亲的痛苦和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接下来,诗人以“赤子将入井,安能悟乖离”比喻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分离,表达了对母亲去世后无法再得到其关爱的遗憾。随后,诗人回忆了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如“营营愿襁褓,依依眷孩提”,“周全乳哺艰,三年免于怀”,“宵缝念儿寒,晨炊畏儿饥”。
最后,诗人感叹母亲辛劳一生,只为子女的幸福,却未能亲眼见证子女成家立业,表达了对母亲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殷勤二十载,为子有室家”,“奈何白日晚,流光忽西驰”,“明月照高楼,疏棂起凉飔”,“徬徨中夜长,俯叹泪交颐”,“慨彼泉下人,相见未有期”等句,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哀悼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怀念和感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名花逊牡丹,色香皆第一。
珍重花开时,灌溉先秋日。
沃土培根株,尘坌非所择。
香臭本殊途,忻厌互施设。
用厌以为忻,即臭成香洁。
物理无美恶,人心有同别。
君子道岂常,仁智分畛域。
万类同一花,芳秽待时节。
忘秽得花情,爱花因人热。
随世呼马牛,倒想何能及。
但看春明林,我心终匪石。
颜氏乐圣道,陋巷匪所矜。
孔门七十二,一士称安贫。
蔬水曷云易,饥寒托生平。
生死尚殊涂,未可言忘形。
夷齐饿首阳,季路犹结缨。
节烈轻一时,古今皆有名。
名与实俱捐,吾以观其心。
椮椮东岭松,悠悠西山云。
渺渺金乌坠,亭亭玉兔升。
子期不复作,千古谁知音。
中士重名教,上士慎幽独。
幽独吾自知,寤寐徒往复。
心一境乃空,观化成相续。
绝物岂不劳,讵更徇所欲。
醉者之堕车,不死焉足赎。
苦雾积寒林,微香汎石屋。
破衲深蒙头,不真亦不俗。
此士过华胥,风味似天竺。
少年事远游,不识远游难。
望望向河北,北风吹我颜。
飘飖鸿雁群,衔芦度秦关。
翱翔南浦云,潜鳞沉巨川。
贪饵喷馀沫,复见随竹竿。
敛迹逝嵚厓,虎豹号林寒。
往来无人踪,狐兔多伤残。
黄谷奋羽翼,常忧金丸弹。
作客三十年,年年摧肺肝。
备知远游苦,徒嗟头鬓斑。
世无羡门子,不如蚤回还。